一座山峰的崛起,挺立的是脊梁;一个国家的勃兴,耸峙的是风骨。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五)
1958年,志愿军第20兵团从朝鲜凯旋,竟然神秘地在西方情报网上“消失”了。
今日向何方?直指昆仑山下。
这支征尘未洗的大军开进西北戈壁,开始建设中国自己的核试验基地。
残酷的战争,自有它无法变更的规律和法则。辉煌的战绩,是热血和牺牲写就的,背后隐藏着志愿军装备技术与对手存在代差的现实。在硬碰硬的对决和较量中,志愿军深刻认清了对手,也深刻认清了自己。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央军委系统地总结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经验,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迈开了建设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军队的历史步伐。
1952年6月6日,朝鲜战场前线激战正酣,一纸电令却将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陈赓召回了北京。这位满身硝烟的战将被委以重任——组建军事工程学院,为我军培养高素质装备技术人才。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会办校。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回国后进入军事学院学习,并兼任战役系主任。学习期间,他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
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中国军队走向现代化的引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兵种,从单一走向合成;装备,从落后走向先进。战法,转入协同;战将,宛如群星。
朝鲜战场胜利的号角犹在耳畔,世界又被一声声东方巨响所震撼。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成就,宣告了中华民族捍卫发展权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成为新中国兴旺发展的标志。
用胜利奠基和平,用强大巩固和平,是一支军队对使命最好的回答。
难怪,“联合国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克拉克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失败,在于我们没有打败对方,甚至对方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