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今、明两年,每年面向广大农民工群体培训农民工700万人次以上,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和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以在岗农民工、城镇待岗和失业农民工、返乡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为实施对象,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农民工工作岗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改善农民工就业结构,推动农民工稳岗就业和返乡创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提醒说,当前针对农民工就业的职业培训要特别防止形式主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市场选课程,让学员自发作动员。“还是要靠(农民)带动,如果前面的农民他通过培训尝到甜头了,后面不需要你做什么动员工作,培训要跟实际结合起来。”
对此,长期在培训一线工作的姚秀平总结的经验是:培训一定要与市场接轨,与企业接轨,生源和师资形成良性循环。在他们办的培训班,社会上请来的企业专家讲师平均一节课课时费300元,但很多像按摩班、插花班的专家甚至愿意不要钱来做培训。姚秀平介绍:“(县)人民医院的院长、护理部的主任要来上一天课,因为护理部也需要护工,在临泉护工一天200元钱。他们是这个护理部主任的学生,她有单了肯定发到群里去,那学生就可以就业了。每一个老师来,我都有我的宗旨:一个是你教得好我请你来,一个是不但你教得好,而且你就业平台搭建得好,我请你来。”
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副校长姚秀平介绍正在开展的培训项目(总台记者 李行健 张浩森 摄)
从人口大县变成人力资源大县,职业技能培训成了临泉农民工就业的“加油站”,也是脱贫的“指路牌”。比如临泉“皖北皖嫂”的品牌,部分金牌月嫂已经可以月入一万五千元以上,在本地就近就业的也可以达到八千元左右。姚秀平说,一个贫困家庭能解决一个人的就业,就可以实现脱贫,脱贫从就业开始,就业从培训开始。
中秋节后,张富玲和13位临泉准月嫂们结束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二阶段学习,如果顺利,这个月她们就会被推荐到雇主家参加面试。在张富玲看来,职业培训带来了技能提升,更带来了职业认同感。她已经做好准备,向“金牌月嫂”的目标出发。张富玲说:“并不像以前人们想得一样,以前说难听的就是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你才去做这一行,现在不是这个意思,现在我是一种职业,我觉得这种职业有时候比他们别的职业还高尚一点,因为父母生小孩,我们感觉到自己帮人家带的好好的,人家对我们评价也好的话那个感觉不一样的。”
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总台记者 李行健 张浩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