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老家,我就去见了3所学校的校长,希望他们给我一次宣讲机会。刚开始,只有一所学校同意了。没想到,宣讲效果特别好,学生们听得很入神,原定3天的宣讲被延长到6天。后来,另外两所学校也邀请我去宣讲,我的红色精神宣讲事业就此步入正轨。
为了讲好故事,我向纪念馆讲解员拜师学艺,到各地收集红色文物。这些年,我跑遍了大江南北,陕西延安、贵州遵义、广西百色等地的博物馆,以及杨靖宇、彭雪枫、焦裕禄等人的纪念馆、故居,北京、郑州、武汉、广州的古玩市场都留下了我探寻的足迹。我不会用电脑,只能用笔一字一句记录下来,整理了厚厚的素材。我还精心制作了红色宣传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那些刻印在岁月里的重大事件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一开始,身边的人不太理解,觉得我自己花钱、花精力干了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确实,为了在周边宣讲,我骑坏了6辆自行车,换了两辆电动车,电动喇叭烧坏过四五个,为了赶路,经常只能吃方便面充饥。有人问我,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想,动力既来自对老一辈革命者的崇敬之情,又来自听众们的热情反馈。从刚开始每场几十位听众,到后来每次成百上千名听众,这让我坚信革命烈士的精神在代代传承,也让我立下誓言:“要为红色精神宣讲事业而矢志奋斗。”
目前,我已经收藏红色文物2000多件、红色书籍20000余册、报纸5000余种,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300余场,听众达150万余人次。大家亲切地称呼我为“红色文化宣传员”,我还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现在,我已经组建起志愿宣讲团,在政府支持下,发展到了两三百人的规模。最近,县文明办还专门为宣讲团筹建了“红色书屋”,党员干部及广大市民踊跃捐献图书、画报,书屋藏书很快达到1000余册,打造了一个红色宣传阵地。
一眨眼,我的红色精神宣讲之路已经走过20余年。虽然精力大不如前了,但是只要我走得动,就会坚持讲下去,让红色经典在新时代愈发灿烂。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李晓、王瑟、陈之殷、崔志坚、王斯敏)
《光明日报》(2020年09月30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