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冬天,朱分永成为沙洲村党支部书记。他组织村民自己动手修路,解决了大伙儿的出行难题;
1989年冬,村里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村里一片黑压压。朱分永动员全村农户筹资5万余元,架设了1000多米长的高压线,并购置了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从此,村里亮堂起来了;
2005年,村委会牵头筹资10万元购置设备、铺设管道,村里通了自来水;
2007年,沙洲村被确定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村里8条主巷道全部实现硬化,低压农网改造也完成了,还修了一条2千米长的环山公路,村里的土特产一车一车地运了出去;
2010年,600米长的防洪排污沟完工了,活动中心里建起了各种健身设施,连太阳能路灯也有了,村里人都很高兴……
就在十几年前,沙洲村贫困户还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近年来,沙洲村采取“旅游+扶贫”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特优水果种植,开展“人人有技能”培训,举办农家乐厨师、乡村旅游培训班等,35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2018年,沙洲瑶族村实现整体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840元。
朱分永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村里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三)
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记者又一次站在徐解秀老人故居前。日子一天天过去,岁月的痕迹印刻在村里的每个角落,也印刻在人们的心里。
徐解秀老人生前一直在寻找当初留下“半条被子”的3名女红军,但始终未能如愿。1991年,她在弥留之际嘱咐子孙:“要永远记着红军,听共产党的话。”从此,“听党话,跟党走”成了她家代代相传的家训。
在徐解秀老人的后人中,有11名共产党员,其中5人参军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