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要“十指连弹”相向而行(2)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要“十指连弹”相向而行(2)
2020-09-24 13:48:27 人民网

全力做好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存在鸿沟,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已经作出了雄辩的实践回答,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见,我们始终把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放在同一个层面进行思考和把握,既是对党的既定方针的继承发展,又是其自身执政理念的自觉追求。具体到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在立足新时代大背景下,具体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现实关系的?

笔者认为,在第三卷中,从发展战略对接的角度,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民生持续改善的美好期待,着重强调论述了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的重大意义。而之所以着重强调这两大发展战略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是因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破解的主要矛盾的关键之点,也是不断改善和提高民生保障服务水平必须攻坚克难的症结之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在国家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层面上实现了相向而行、同向发力。也就是说,只有开启和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和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民生持续改善才会持续推进。

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自身发展都得到了切实改善和充分满足,因而改善民生始终在一个健康合理的轨道上有序推进,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发展目标战略的顺利实施。第三卷中指出,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也就是说,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系统,它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极而言之,“物”的现代化,还有可能单靠经济发展而得以生硬实现的话,那么“人”的现代化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舍弃持续不断的民生改善则是万无实现之可能的。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战略,离不开民生改善,逐步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更离不开民生的持续改善。

当然,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尽管密切而重要,但在实际把握和处理上也不可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在这一点上,要时刻铭记,保障和改善民生,切不可跨越经济发展阶段,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