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二十四节气中位列十六的“秋分”,一般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间到来。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各地昼夜等长。2018年起,“籉笠就绪,仓箱可期”的秋分被定为我国致敬农民、礼赞丰收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0日,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三井村村民整理收获的玉米。新华社发(张春雷摄)
昼夜均寒暑平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如是记载,其中“分”即“半”,秋分代表着昼夜等长、寒暑分界。古人常用阴阳转换解释气候寒暑变化,秋分正是“阳日损而阴日益”的关键节点。
古时,人们选用最能代表时节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候应”。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秋分有三个“候应”:“初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此时,古人认为因阳盛而发的“雷”逐渐收声;蛰居虫蚁以土封洞,防止寒气入侵;同时,空气中的水汽逐渐“干涸”,夏日的湿润一去不返,气候上则表现为少雨。入秋以来,北方降水开始减少,而南方在秋分后也逐渐进入少雨时期。
秋分前后,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我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宝贵的丰收时节,畅享美景、喜获丰收的同时,也要注意晨间、晚间增添衣物,避免着凉。
春祭日秋祭月
“二分二至”在古代节气中处于重要位置。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礼记》记载,周朝便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古代民间祭月是在月下设香案,摆上“月神”牌位和月饼、瓜果供品,全家人拜祭月亮、祈求福佑。据说,中秋节便由秋分祭月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