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人民网海东9月21日电(吴兆飞)凝望着黄河出神,汽车一个转向,视线被拉回到窗前。两排撒拉族传统风格的居民建筑整齐伫立于道路两旁,一张砖红色石塑的西路军行走路线示意图惹人注目。车熄火,红光上村到了。
与积石山隔黄河相对,距查汗都斯乡政府5公里,循化县西路红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便坐落于此。
守着这方宝地,红光上村深挖“红色产业”、巧做“红色文章”,民族团结的基石得以筑牢筑实。
传承红色基因全村经济建设有抓手
“红光”二字取“红军精神光照千秋”之意。
“没有红军,就没有今天的红光上村;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这是红光上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单看村貌,很难将这一人口不足千人的少数民族村落与红军相关联。在和记者交流时,马乙四夫道出了红光上村与红军的渊源。
80多年前,西路军奋勇作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部分西路军战士在此地修建房屋,砖瓦上留下了他们镂刻出的镰刀、斧头、五角星、“工”字等革命符号。
房屋瓦片上刻有五角星等符号。人民网吴兆飞摄
期间,红军战士还帮助本地撒拉族百姓修建各类基础设施,在日常相处中结下了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
“战士们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对老百姓的关心爱护都保留在了红光上村的一砖一瓦之上。”马乙四夫指着纪念馆中的陈列物饱含深情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