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回首战“疫”,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人类携手应对,才能战而胜之。而在全球抗疫中,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2020年的第二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大门口,该所党委书记武桂珍焦急地等待着。中午12时,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4例标本终于抵达,并迅速被送进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研究人员分秒必争。3小时后,阳性检测结果出炉;24小时后,首批标本测序完成。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出首株新冠病毒毒株,并很快在全球共享。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专家学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专业优势,在分析疫情形势、完善防控策略、指导医疗救治、加快科研攻关、修订法律法规、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献计献策,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全球共享病毒信息
时光倒流回2003年,非典突袭。彼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马俊才团队建立了SARS研究信息网,专门发布与非典疫情有关的信息。“当时条件有限,SARS研究信息网提供的内容不够丰富。”马俊才说。
17年后,马俊才身为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和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主任,再次面对大考。
2020年1月18日至20日,湖北省卫健委通报了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出于职业敏感,马俊才与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主任魏强商量,建立与新冠病毒有关的信息平台,双方一拍即合。
与此同时,中科院微生物所也在迅速部署组建应急科技攻关团队,马俊才的大数据团队是其中一支主力军。
20多人迅速投入平台建设,网页设计、美工、数据收集、编辑、录入以及网站维护,工作千头万绪。“有人放弃休假,有人改签车票,大家加班加点,终于赶在大年三十前把平台建好。这让我很感动。”马俊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1月24日,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正式启动,上午9时20分,服务系统首次向全球发出新冠病毒的电镜照片及毒株信息,3小时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国际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公布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信息。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