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微企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马荣瑞
8月的合肥,炎炎热浪没挡住范健夫忙碌的脚步。
范健夫负责经营的安徽集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研发生产电气节能设备的企业。今年2月,企业通过“云签约”入驻了合肥市包河区中关村创新智汇园。作为电能质量治理及智能化系统集成的专业供应商,企业的目标客户多为高校。然而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了市场订单,连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链也成了难题。
“我们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实在是太多了。”面对记者,范健夫坦言。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正在范健夫犯愁时,合肥市包河区政府主动上门,园区牵线搭桥,多家银行接洽,今年5月,三百万元的“及时雨”落地,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
发生在集黎电气的故事只是安徽政策惠企的一个缩影。在合肥包河区,非公经济已经占据了当地发展的“半壁江山”——民营企业贡献了包河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税收和80%以上的就业,成了拉动当地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4月,合肥市包河区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扶持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强化金融支持、减轻税费负担、加大稳岗力度、鼓励恢复生产、优化营商环境等五大方面,捧出十二条“暖企”政策,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渡难关。其中,金融支持是最直接、最迅速也是见效最快的“及时雨”式扶持政策。
税款、房租、社保……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安徽省减税降费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已累计减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125.8亿元、失业保险费3.9亿元、工伤保险费3.1亿元,三项社会保险费合计13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