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北京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纪念日。
“京城三杯水,至少一杯自密云”,长期以来,密云水库是首都市民心中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泉”。
对密云人而言,“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密云水库”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浸入家风、融入血脉。
一池净水,润泽京华六十载
“差不多是全县啊,修鞋的、理发的、照相的都到了水库工地,密云县城的邮局、银行都在水库现场设点,为这20万人服务。”在密云水库建设者、80多岁的康克良老人心中,60年前那场移山造海的大会战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终生难忘。
密云水库的诞生,无疑是新中国重视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为彻底解决潮白河千年水害,同时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首都引来生命水源,1958年,党中央作出了“修建密云水库”的战略决策,周总理亲自到密云潮白河畔,为密云水库勘选坝址。
一时间,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和驻京部队的20余万人,齐聚密云。
曾参与水库建设科研攻关的密云老人陶景良向记者介绍,当时,密云水库全部工程共需开挖、填筑土石方2300万方,比全国闻名的官厅水库多20倍。这样的工程,通常要准备一到两年,施工四至五年。但在20万水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拦洪的胜利。
1959年汛期,可以蓄水41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拦蓄了8.56亿立方米的洪水,对减免潮白河下游的水灾作出重大贡献。当年秋季,水库建设进入决胜时刻,毛主席亲自来到密云水库建设工地视察,给水库建设者以极大鼓舞。
1960年9月1日,密云水库全部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不仅破解了防洪防涝、发展农田灌溉事业的难题,还基本解决了困扰北京城区多年的缺水之苦。
从那时起,密云水库就日复一日、一刻不停地默默滋养着首都的民生与发展,滴滴甘露流淌了60年。
生态蓝图,精心绘就一甲子
今天,登上66米高的密云水库白河主坝,眼望着碧波荡漾的一汪净水,不由令人浮想联翩。工作人员介绍,总库容达43.75亿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的密云水库占据了密云区三分之一面积。
当年,为了水库建设需要,5万余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密云人民离开家园;水库建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密云水库周边又经历十次大小规模搬迁,总计迁出人口近7万人。
为了保护首都的生命之泉,一代代密云人民义无反顾迁离故土,只为一池净水无恙。
俗话说靠水吃水,北京市密云人民的生计全拴在了水库边。1985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两库一渠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决定保护密云水库等重要水源。很多密云人刚端起的水库旅游饭碗只好忍痛放下。
由此发端,密云水库叫停了水面上一切旅游活动,在水源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限产政策,对库区内企业逐个“过筛子”,建立了水质监测制度……
从投身建设到举家搬迁,从守水护水到绿色发展,60年来,一代代密云人总有着说不完的水库情节,也对明天有着新的期盼。
保水前行,为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树典范
对密云来说,发展就要与保护水库相生相伴。
早在水库建成之初,北京、密云两级政府便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到1980年,密云水库库区周围已造林44万亩,形成了多林种、多层次的水源保护林结构。密云还曾开创用生物工程技术保护水源的先河,水库周边20万亩大田玉米防虫用赤眼蜂防治,灭虫护林靠放飞灰喜鹊来完成。
近几年,密云水库的过境候鸟有着十分明显的变化,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多,种类达到100多种,近万候鸟变留鸟,密云成了北京重要的候鸟中转站和百鸟乐园。
时至今日,密云水库已经构建起2.85万亩水生、湿生、陆生植物相结合的生态保护带,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始终如一。
“保水是密云首要的政治责任。”密云区委书记潘临珠说,多年来,密云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强水源保护,加大环境治理,来保护几辈人舍家弃业修建起来的密云水库,使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水标准。
2014年年底,为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江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北京,也使密云水库近几年来得以休养生息,水库蓄水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26.8亿立方米,为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今天,密云开始高起点谋划首都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中关村密云园“腾笼换鸟”进入快车道,联东U谷、北陆药业等8个高精尖产业项目以及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生命与健康科学小镇等项目正在有力推进;密云蜂群规模占北京全市四成以上,“蜂盛蜜匀”品牌已成为最闪亮的密云特色品牌;密云精品农业提速发展,全区农产品电商数量、自产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均居北京全市第一;2020年“五一”期间,密云古北水镇景区营业收入超过浙江乌镇,乡村旅游人均消费保持全市第一,休闲文旅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在北京密云水库,生态蓝图一绘60年的坚守与担当无处不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带来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