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从“瓦片经济”到“服务经济”——来自北京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报道(上)(3)

从“瓦片经济”到“服务经济”——来自北京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报道(上)(3)
2020-08-26 15:08:01 光明日报

而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的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定位于“传媒公园”,重点打造传媒业产学研融合服务平台。在园区负责人高素梅看来,园区内的演播厅和制作公司为传媒大学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练兵场”,依托传媒大学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园区正逐步形成集影视制作、电视栏目制作、3D电影后期制作、品牌推广与传播、传媒教育人才培养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园平房园区负责人赵伟则希望借助北京电影学院的影视和人才资源,除了深耕电影拍摄、节目制作、产品发布、教育培训等传统领域,还主动融入互联网短视频生产和直播等新业态,发力新兴的“视商产业”,积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等智力资源优势,有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园区与校区结合,通过专业的版权服务、技术支持、投融资等服务,孵化创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壮大骨干企业,培育更多文化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助推园区提升核心竞争力。2019年98家市级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劳均产出268.09万元,约为北京市文化产业劳均产出的两倍,高于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劳均产出6.89个百分点,体现了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支撑。

园区+街区,文化消费迸发

古老的隆福寺街区获得新生,这片兴起于明代的商业区,在近6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北京最受瞩目的商业中心之一,但进入21世纪后,这个区域却在沉寂和落伍。近两年,这里开始了风貌改造和业态提升,新增的美术馆、艺术影院、文创店、咖啡馆和创意书店,增加了文化消费的氛围,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文艺新坐标。

像隆福寺文创园一样,北京坊、嘉诚胡同创意工场是街区也是文化园区,承担着老旧城市街区的创意改造,成功培育出市民喜爱的“酷玩空间”“网红店”和“打卡地”,丰富了文化消费的体验场景,也为文化企业提供品牌展示平台,增强了园区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