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新华社香港8月15日电题:用手触摸二战炸弹的人——访香港警方拆弹专家
新华社记者朱玉方栋
43岁的拆弹专家李展超一身黑色工作服。“我们工作服的主要色调是黑色。”
他拿出黑色封面的介绍材料。材料写到二战军火时,直言不讳地用了四个字描述:“非常危险”。
香港警方爆炸品处理课炸弹处理主任李展超。新华社发
70多年前埋下的危险,就隐藏在今日香港的闹市中、地铁旁、工地上,甚至是在人们嬉闹的海滩水下。
拆弹专家们必须一个人面对危险。
每位拆弹专家会有助手,也会有团队,但按照要求,他们只能独自走向炸弹。
每天面对生死考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性格。拆弹专家们大多气质沉静,静到似乎周围的气温也随之下降。
“我亲手处理二战期间遗留的未爆军火不少于100次。”李展超对记者说。1999年,李展超加入香港警队。2007年,经过层层选拔进入香港警方爆炸品处理课工作,如今他已成为爆炸品处理课炸弹处理主任。
爆炸品处理课是香港警方在1972年成立的特殊部队,负责处理销毁陆上及水下各类爆炸物、生化及核辐射物品。其中,处理二战期间遗留至今未曾引爆的炸弹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每年出动大概有150次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工作都牵涉二战期间遗留的未爆军火。”李展超说,小的有步枪子弹和手榴弹,大的包括数十公斤的炮弹甚至近千公斤的空投炸弹。这些危险军火穿越70多年的时光,向和平年代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二战期间的战火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