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历久而弥新(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历久而弥新(3)
2020-08-15 21:57:55 北京日报客户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中国占600余万平方公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总人口约20亿,其中中国占近四分之一。根据日本历史研究会编的《太平洋战争史》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民伤亡总数约9000万人,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人,英国伤亡120余万人、苏联伤亡2700余万人,而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占世界总数约40%;军队伤亡总数380万,仅次于苏联。

中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14年中,中国国土的一半被践踏,930余座城市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被侵占的大城市占全国的80%以上。被破坏的工厂有3840家,全国直接间接蒙受战祸灾害的灾区人口达2.6亿,无家可归的难民达4200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按当时比价为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损的1/8。[4]P(26-27)

三、中国抗日战争极大地支援了苏、美、英、法等反法西斯盟国作战

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野心,不止在只征占一个中国,而是“北进”苏联、“南进”东南亚,进而称霸世界。

北进苏联是日本长期以来对外侵略的重要战略,但是日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同时与中国和苏联作战。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大规模进攻,仅三个月时间便兵临莫斯科,苏联告急。德国急欲让盟友日本“北进”苏联,实现东西夹击之谋;而一旦德、日“密谋”施展,则整个二战形势将发生有利于法西斯力量的“逆转”。

日本急于实施“北进”战略,但是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死死咬住了日本的“手脚”,致使日本分身乏术,无法从中国战场抽调足够兵力投入苏联战场,日本“北进”计划胎死腹中;而苏联也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集中力量对付德国。特别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中国战场的奋力抵抗对阻止德、日东西夹击苏联,确保苏联在危机时刻能够从东线向西线调动兵力对德军实施战略反攻,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决定性转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战略牵制和战略策应作用。可以说,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军功章”里,有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份”。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