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澜沧江畔的“致富经”

澜沧江畔的“致富经”
2020-08-15 10:20:37 新华网

新华社西宁8月14日电(记者李占轶)“我从小看着老艺人做黑陶,长大也成了黑陶手艺人。如今,不少人靠黑陶过上了好日子。”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乡山荣村古陶器传承工程中心负责人才角仁增说。

澜沧江畔的“致富经”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产业园内,手工艺人在制作黑陶(7月4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占轶摄

囊谦黑陶历史悠久,山荣村被称作“黑陶之乡”。村里成立了企业,将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融入黑陶制作中,使囊谦黑陶散发出浓郁特色。黑陶原材料与制作工具都从当地取材,许多村民学手艺“靠山吃山”。

山荣村地处偏远,黑陶销售、运输成了难题,生产难以形成规模,脱贫致富困难重重。“公司搬到县里的扶贫产业园之后,借助政策扶持、平台推介宣传,黑陶产品的运输、销售问题迎刃而解,并且逐步迈向国内外市场。”才角仁增告诉记者。

澜沧江畔的“致富经”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产业园内,手工艺人在制作黑陶(7月4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占轶摄

囊谦县地处澜沧江畔,是1984年国务院最早确定的全国首批贫困县之一,也是青海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和1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扶贫产业园是囊谦县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囊谦县瞄准关键区域全面发力,壮产业、促就业、强保障、惠民生,吹响了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号角。

扶贫产业园里,“岗帝斯藏香”同样是一家依托古老技艺而生的特色企业。“三年前入驻到产业园后,原本的藏香小作坊升级成为公司,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年经营收入达到25万元。”公司负责人才丁说。

澜沧江畔的“致富经”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产业园内,手工艺人在制作传统面具(7月4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占轶摄

有了产业,脱贫才能有根基。在囊谦县扶贫产业园内,一共有16家这样的当地特色企业。产业园链接着一个又一个乡村,辐射着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

囊谦县扶贫局局长郭晓荣说,产业园将藏族传统手工技艺接轨市场,发展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各个企业出产的藏式黑陶、泥塑面具、传统毡帽等民族特色产品,销往国内外,带领藏族群众踏上致富路。

2019年底,囊谦县3230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8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甩掉了戴在头上30多年的“贫困帽”,囊谦县将继续念好特色产业“致富经”,迎接全面小康。(完)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