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梨树县,也面临这个难题。由于保护不及时、耕作不合理,梨树县黑土厚度曾在30年里减少了近40厘米。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生态保护,关系“中国饭碗”的土壤问题他更为关心。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就曾深情叮嘱“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当前,梨树县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打造出了“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的“梨树模式”来保护黑土地,并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黑土地保护的队伍中来。
秸秆覆盖地表,宽窄行轮作,能够将耕作次数减到最少。春天的时候使用免耕播种机,就能够完成从播种、施肥到收割的一次性作业。同时,秸秆在地里自然腐烂的过程,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能够有效保护土地。
此次吉林之行,习近平专门点赞此种模式:“你们探索实施玉米秸秆还田覆盖,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起到防风蚀水蚀和保墒等作用,这种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如今,吉林省梨树县耕地持续保护,技术创新升级,农民口中的“破皮黄”正在找回往日的油润、肥沃,最直接受益的正是农民。
梨树县梨树镇康达农机合作社农民杨青奎说起“梨树模式”的好处,心中喜不自胜:“化肥少用10%-20%,增产10%,加上减少的机器作业成本,一公顷地一年节本增效1500多元。”
农民认识上去了,燃烧秸秆的现象消失了,环境也得到了保护,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喜人前景。
今年3月,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
“要保护好黑土地,这是‘耕地里的大熊猫’。这儿是‘黄金玉米带’,也是‘大豆之乡’,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深中肯綮的嘱托,饱含着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