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援京抗疫,他们打赢了

援京抗疫,他们打赢了
2020-07-18 20:32:43 健康中国

6月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来袭。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下,12个省选派20支核酸检测队,分别支援北京8家委属委管医院和12家市属医院。20余天的时间里,援京检测队和本地医疗队携手,冒着酷暑并肩作战,谱写着又一段抗疫历史。

援京抗疫,他们打赢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支援中日友好医院核酸检测任务。

从疫区到疫区

6月17日,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中国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检测车及工作人员奔赴北京市丰台区,驰援当地核酸检测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阚飙是检测队队长,全部队员共15名。在6月5日之前,移动P3实验室还在吉林省吉林市参与吉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6月6日,完成任务的移动P3实验室从吉林返回北京。不料,6月11日,北京市通报发现本土新冠病例。此后,正在隔离期的阚飙和队员们再次披挂上阵。

作为“国家队”,阚飙和同事主要负责重点人群和环境样本的检测。“比如,隔离人员、病人密切接触者,封闭管理区域的环境样本等。”阚飙说,最多的一天做了1700人份的样本检测。“当晚7点后样本送来,到第二天早上9点全部完成检测出报告,14个小时,两组人轮流通宵不停歇工作。”

每次进入P3实验室一般不应超过4小时,但由于面临大量需要检测的样本,队员们进入P3实验室经常一干就是5个多小时。“随时有大批样本送来,要立即投入战斗。”

按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须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因此,除了帮助当地进行核酸检测,阚飙和同事们还协助丰台区的一些医疗机构开展实验室的技术培训工作。

除了“国家队”,12个省选派的20支核酸检测队也在驰援北京。

7月12日,圆满完成支援北京新冠病毒检测任务的江苏省检验医疗队启程返苏。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江苏省检测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并肩战斗,完成11万人份检测量。

江苏省检测队由省内17家医疗卫生机构的22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

一边是小数量的设备耗材,一边是大规模的检测需求,在医疗队副队长赵建华的协调下,江苏省一家企业连夜调配3台高通量核酸提取仪和1台荧光定量扩增仪;江苏省相关医疗机构和企业临时征调耗材支援北京,确保医疗队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江苏省检测队队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检验科主任吴国球介绍,借助江苏经验,江苏省检测队在24小时内建立了一整套清晰明了、可行度高的实验室检测标准化操作程序,加强实验室全链条质控管理,每次检测均设置弱阳性、阴性和环境对照,以监控整个检测流程;出现疑似阳性样品复检后再予排除,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我们的队员都是从抗疫一线抽调过来的同志,经历过阳性标本的检测,所以不害怕。这回想得更多的是怎么高效完成任务。”重庆第一检测队队长、重庆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廖璞说,检测队对口支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前医院的日检测能力只有1500管。检测队到了医院之后,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形成了一套“人工智能核酸提取”流水线,确保队员职责分明、无缝衔接,24小时之内可完成5000管检测量。

“实验室24小时全天运转,人可以休息,机器不能休息,尽可能满足北京核酸检测的需求。”浙江第二检测队队长、宁波市第一医院吕定丰说,大家工作上手非常迅速,操作认真细致,主动分享自己医院的工作心得。在检测队与北京同仁医院的共同努力下,日均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2700管,检测结果24小时发出。

援京抗疫,他们打赢了

“我们检验人没有退缩”

车厢空荡荡的。

6月20日,G82次列车上的情形让队员们意识到,目的地北京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

这支检测队由河南省3家医院20名检验科骨干组成,于1天内迅速集结。来不及熟悉彼此的工作习惯,来不及问询对接医院的情况,赴京途中,许多个问号令车厢里的气氛略显沉闷。

“感谢你们到北京支援。”一位乘客得知医疗队此行目的后难掩激动,这让队员们眉宇间的凝重纾解开来。此后几日,队员们协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医疗队分成5个核酸提取小组,每4小时一组、20小时一轮,不分昼夜持续运转。

设备有限且型号不一,严重制约了核酸检测通量。队员李晶晶、万菲菲和谢奇在工作中总结发明了“晶菲奇工作法”。该工作法充分利用现有核酸提取仪器,最快可实现3人提取核酸样本184份/小时、4416份/天。经推广,医疗队核酸检测整体能力提升近1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郭鹏豪是广东第一检测队的领队,也是12个省所有选派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长。1984年出生的他,做事十分细致,每个环节都要反复确认,被同事评价为“像个老干部”。但此次驰援北京,他也有点心里发慌。“21名队员来自10家医疗单位,在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中,能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国家指派的任务,队员们能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是他刚到北京时最担心的问题。

同样担心的还有广东第二检测队队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龚文波。广东第二检测队的20名队员来自12家深圳市级医院,由于不同医院使用的仪器、设备、试剂不尽相同,再加上对新环境不熟悉,龚文波出发前有些忐忑。“但到了北京之后,这个疑虑就被打消了。队员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分任务的时候争前恐后,生怕工作安排少了。”

广东第二检测队对口支援的是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此前,该医院从未开展过核酸检测工作,检测队面对的只有几间可用于小量标本检测的实验室,以及几位没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我们从零开始,仅仅50小时,不仅完成了实验室基本改造,还完成了所携带3种试剂的预试验,随时可以投入检测工作。”

“来北京之前,以为到了就能立刻去实验室展开工作。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连实验室的场地都没有,我们的工作从筛选场地开始。”上海交通大学检测队队长钟政荣说,在这期间,队员每天平均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休息时间很少,但大家没有任何抱怨。“以前检验科默默无闻为临床服务,这次疫情把检验科推到了台前。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检验人没有退缩。”

郭鹏豪对此深有同感。“武汉疫情暴发的时候,需要大量医生和护士,检验似乎可有可无,当时曾有过那么几天自我否定。但当真正投身到新冠病毒的检测过程中,才发现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经验了,要出去帮助别人”

20支核酸检测队伍中,湖北省派出了4支,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今年2、3月份,北京的医疗队支援武汉,而到了6月,武汉的同仁支援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这样的互动特别温暖,体现了医疗卫生系统精诚团结一家亲,共抗疫情为人民的精神。”

回忆起几个月前武汉抗击疫情的时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领队潘振宇依然记忆犹新。“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全国各地派了很多医疗队帮助我们。当时,医院条件很艰苦,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叫车也叫不到,都是靠走路回酒店,但大家一句怨言都没有。我们能最终跨过这道坎,是全国人民帮助我们的结果。这回得知北京需要支援,全院上下都很激动,一下子有40多人报名。以前人家帮了我们,现在我们有经验了,也要出去帮助别人。”

潘振宇说,这次团队不止是来支援北京的。“对于团队来说,这是一次很重要的锻炼机会。比如,面对一个不适合做传染病检测的实验室,该如何将其改造成为能做传染病检测的实验室,并迅速投入使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李艳被称为“猎毒女王”,还有一年即将退休的她这次带着团队驻扎北京医院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相关工作。

此前,李艳领衔联合团队研究开发了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这种新型检测方法改以往的单一“狙击”为普遍“撒网”,大大提升了病毒核酸的捕获概率、病毒阳性检出率和分型效率,在抗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次,我们在支援北京的同时,也承担了一些带教工作,希望培养更多的医学检验人才。”李艳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领队沈涤非认为,北京疫情和武汉有不同之处。“武汉疫情暴发之初,大家对于新冠肺炎还处于初步认知阶段,应对处置相对慌乱。但在北京,精准防控让大家的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6月20日,接到湖北省防控指挥部通知后,武汉协和医院检验科在5小时内完成人员派遣、设备调集、耗材清点、物资装箱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5名队员在武汉站会合,最终组成21人检验医疗队奔赴北京。

抵京后,检测队第一时间进驻对接单位北京协和医院。6月22日,双方迅速成立“京鄂新冠核酸检测团队”,通过混合排班,共同参与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原PCR实验室工作。

经过几番讨论和多部门通力协作,6月23日24时,一个生物安全和感染防控均符合标准的崭新实验室改造完毕并于次日投入使用。截至目前,“京鄂新冠核酸检测团队”日检测量最高达17156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领队唐锦辉介绍,该院检测队和中日友好医院共同排班,总共完成了17000多管样本量的检测。“最多的时候,日检测量达4000多管。在武汉,最多的时候才3000多管。面对愿检尽检人群,能在普通人群中把‘嫌疑犯’抓出来,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这场仗打得漂亮

每支检测队都是一支战队,在援京检测这场硬仗中,他们打得漂亮。

“每天收到的样本试管堆成小山,单管、混管都在一个袋子里。”辽宁省检验医疗队队长张智洁介绍,单管上1个条码,混管上3个到5个条码,队员们需要通过区分试管上的条码数量进行分拣,耗费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核酸检测进度。

为此,对接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多次召开内部会议,商讨采样流程优化方案,最终决定购置一批试管架配发给采样人员,实现采样过程中单管和混管分装。这样一来,有效缩减了检测前的分拣时间,一个班次5小时,每个班次可节省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不到3周,医疗队协助北京友谊医院共同完成核酸检测6万余人次,最高日检测量近1万份。

陕西省检验医疗队由来自18家医疗卫生机构的20名检验专业人员组成,他们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组建了一支精锐的“秦·朝”战队。“秦·朝”战队第一时间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架构,仅用24小时即基本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硬件改造。

战队队员快速磨合,人员实行3班倒,设备不间断运转。1300、12000、17000,是北京朝阳医院6月21日、24日、29日的日检测管数。与此同时,该院发热门诊及急诊患者核酸检测报告出具时间平均缩短至3.5小时,住院患者平均缩短至5小时。自6月20日至7月11日,“秦·朝”战队完成核酸检测9万余人份。

6月20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从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1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遴选中青年业务骨干组建检验医疗队。全体队员于6月20日14时紧急在济南西站集合,携带包括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加样枪在内的5套检测设备和价值20余万元的试剂、耗材和防护用品,驰援北京。自6月24日以来,医疗队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完成核酸检测5.8万人份。

6月20日,浙江省派遣首支检验医疗队赶赴北京,援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执行“核酸检测能力倍增”计划。

医疗队由11家省级三甲医院和疾控中心20名骨干成员组成,随行携带检测设备和防护物资80余箱。医疗队在21天内独立完成核酸检测26349份,实现了北大医院核酸检测能力翻两番的目标。

复旦大学检验医疗队共20人,分别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肿瘤医院、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

进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后,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于核酸检测报告出具时间的要求,双方优化工作安排,实行每日4班制。清华长庚负责第一班,完成夜间非发热急诊及当日上午10时前的样本检测;医疗队负责第二、三班,完成当日上午10时至晚上9时的样本检测;夜间设置“on call”班,由清华长庚医院和医疗队轮值,负责夜间紧急样本的检测,从而使核酸检测报告出具时间中位数由5月的890分钟缩短至280分钟。

第一件事就是好好陪陪家人

如果不是偶然听到队员聂芳给父母打电话,四川省第一检验医疗队队长谢轶全然不知她的父母正双双住院。聂芳来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往北京增援前,家中父母双双查出恶性肿瘤,需要住院治疗。老两口非常支持女儿援京,表示两人可以相互照顾,让聂芳别有顾虑。

配合北京安贞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以来,聂芳在试剂配制、核酸提取等各环节勇担重任,同时主动担任医疗队里的生活委员,事无巨细地做好队员们的后勤保障工作。对父母同时入院一事,她只字未提。

在四川省第二检验医疗队,也有如聂芳一般“为医则刚”的川妹子。据该医疗队队长张剑波回忆,6月27日工作负荷最重那天,队员张彦懿和赵佳先后接到家人离世的消息。张剑波随即提出,医疗队尊重队员个人意见,如果需要赶回四川,医疗队立刻向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提出申请。

“这边工作这么紧张,我不回去了,已经跟家里报备了。”张彦懿说。

“不回去了,我不想给队里添麻烦,今天肯定要通宵了。”赵佳同样坚定。

“也许两个女孩背着我默默流泪了,但是穿上防护服,她们没有半点犹豫。”张剑波被自己的队员所感动。

很多触动人心的故事,在检测队中发生着。感谢,是多位检测队队长在采访中提到的一个词。

各检测队到达北京的时候,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们都经历过疫情,大家都心照不宣,认为工作开展得越快越早,疫情就能尽早被遏制住。在这个理念下,大家非常团结,遇到困难以最高效率争分夺秒地攻克,把惰性和疲劳全部抛在脑后。”重庆市第二检测队队长曹炬说。

“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大家执行力很强,虽然也会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但最终都能达成共识。”湖南第二检测队队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医学科王敏说,大家配合度很高,这让她特别感动。

为了高效开展工作,除了完成繁忙的日常标本检测外,湖南第二检测队每天不论工作到多晚,都要开个总结会,针对一天下来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分析原因并及时做出调整。王敏说:“这个行业需要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新冠病毒检测工作很苦,6个多小时不停歇地轮流作战。轻轻一拧,防护服里的汗水能连成线地落下来。“我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但是在这儿有很多次都控制不住流泪。”郭鹏豪回忆,每次安排夜班的时候,大家都会争着说“我要上”;每次标本送来了,大家也都抢着去做。

“队员都非常可爱,在这里经常被感动着。队里有资历比我老的队员,但大家都很尊重我,服从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没有怨言。作为队长,要感谢的人特别多,最想感谢的是队员。”

湖南第一检测队队长孙谦的爱人怀孕6个月,孙谦说,在北京抗疫的这段时间,他最牵挂的是家里人。“从1月份参加抗疫工作到现在,留给家人的时间特别少,感觉有些亏欠他们。好在家人对我的工作都非常支持和理解,这次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陪陪家人。”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