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首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有关2030年前减贫任务的发展中国家。2017年2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出席第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时称赞中国是“减贫领域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自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累计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放在世界范围内看,这一减贫数据甚至超过了今天拉丁美洲的人口总数。
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是中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最重要因素。正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居民收入的动态增长,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认为,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功得益于两大优势:一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速,使减贫举措能够获得充足资金;二是政治体制稳定,有利于国家持续、稳定地制定和落实减贫政策。
确实,自1952年至2019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000倍,年均增长率达11%,人均收入增长了70倍。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实现过如此快速的经济发展。
在扶贫斗争中,中国的改革设计者和经济学家通过吸引投资和推进工业化,以及对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援助,来扩大就业并实现对工业生产的合理分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农村居民率先感受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一特点,中国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同时提高谷物和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激励农民增产。此举既可增加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也可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
中国政府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协助改善当地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成为中国式减贫的鲜明特色之一。时至今日,中国仍在实施一系列规模庞大的基建工程,目的就是要“村村通路、户户连网”,开车就能抵达中国任何一个偏远角落。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