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2020-07-08 20:43:41 求是网

1949年3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一段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被历史铭记。

那是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赶考”命题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应对执政考验清醒而坚定的态度——把执政视为应答时代命题、接受人民评判、决定自身命运的考试。这样的清醒和坚定,来源于摆正党和人民的关系,使中国共产党勇于为人民利益而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张子善被依法判处死刑,有人为他们求情,认为他们过去对革命有功,希望宽大处理。毛泽东同志则说,正因为他们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错误的干部。还有人提出刘青山此前刚出席了世界和平友好理事大会并当选常务理事,担心处决的消息公布后会在国际上产生不好的影响,建议把刘青山的“青”加上三点水,写成“刘清山”,让人以为这是两个人。毛泽东同志态度非常坚决:“不行!你这个三点水不能加。我们就是要向国内外广泛宣布,我们枪毙的这个刘青山,就是参加国际会议的那个刘青山,是不要水分的刘青山。”

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止,“赶考”的精神始终薪火相传。

在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2013年7月11日

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展板让习近平总书记久久驻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伫立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郑重表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16年7月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2019年9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这里是党中央“进京赶考”,进驻北平的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2020年1月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赶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谦虚谨慎向人民学习的态度,表明我们党在人民面前是恭敬向学的学生,在时代层出不穷的挑战面前是永不懈怠的学生,在绘制历史恢宏画卷中是尊师重道的学生。

“赶考”是接受人民评判的自省精神,表明我们党自我评价的标准是客观的,对于人民和历史的评判是无条件接受的,对于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加以改正的态度是完全诚恳的。

“赶考”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进行时,表明我们党接受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永远在路上”,彰显了时刻自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改本色、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