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松林村的山坡上,一棵棵柑橘树、李子树、桃树林立其间,郁郁葱葱。新华社记者刘智强摄
新华社贵阳6月11日电(记者刘智强)峰峦如聚,云雾蒸腾。在黔北大山深处的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松林村,近处的坝子中,一排排竹藤蔓架整齐地插着,鲜嫩的毛冬瓜苗已破土出芽,开始顺着藤架向上攀爬;远处的山坡上,一棵棵柑橘树、李子树、桃树林立其间,郁郁葱葱。
“眼前这些,都是靠老百姓一点点干出来的好产业。”走在田间地头,松林村党总支书记王晔仔细端详瓜苗、果树的长势,打开了话匣。“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山高坡陡、土地破碎,传统种植业增收困难。多年来,松林村的老百姓都是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效益低,大多数家庭只能靠外出务工维持生活。
转机发生在2018年,贵州在脱贫攻坚中掀起“农村产业革命”,开始大力调减低效传统作物,重点发展食用菌、辣椒、石斛、刺梨等12大特色产业。王晔告诉记者,松林村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研究,经筛选最终确定发展毛冬瓜、大葱、柑橘等特色产业。
当地引进专业的公司,流转村民水田1859块688亩,将田埂推倒变成了733亩的“一块地”,并于2019年开始了“毛冬瓜+菜”“藕+鱼”等高效种养模式。修建3条机耕道总计4.35公里、修建22条排涝渠总计4.12公里、修建灌溉管道4.5公里……一些现代高效农业设施也同步规划建成。
除了这些设施,走到田间,一块块牌子同样醒目。种植品种与面积、综合产值、责任党员和技术指导员的姓名电话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上面。松林村将坝子划分为13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1至2名党员负责田间管理的各项事宜。松林镇党委副书记赵成都说:“我们结合党员特长,组建了技术指导、纠纷调解、土地流转、销售对接4个专班,有效解决了田间技术管理、农产品销售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