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划,桥边村是四川到云南川藏线、滇藏线新支线上的一个旅游点,计划在沿途路线主打展示原生态阿都文化、高原山地自然风光和湿地生态。如今我们又争取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00万元,筹建木坞老达大酒店,同时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彝家民宿,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本报记者王明峰整理
一技长打工忙
■牛磊兰州理工大学驻甘肃东乡奴拉芒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奴拉芒村,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镇北部山区,平均海拔2185米,人均耕地只有0.94亩,还都是干旱山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村里312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59户867人。
2018年7月,我来到这里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第一书记。脱贫有千难万难,最难还是增收难。我们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一起分析致贫原因,商议脱贫办法。东乡是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人文化程度低,不会说普通话,也没有一技之长。对此,我们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和工人对接用工、务工需求。现在,村里有487人外出务工,每家都有一个主要劳力在稳定就业,其中100多人在广州、厦门等地电子企业务工,最低月工资也有3000多元。
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养殖大户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牛羊养殖达标户每户奖励6000元;持续落实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做强家庭增收主导产业,实现稳定增收,确保脱贫户不返贫。眼下,村里已有牛羊养殖户149户,养羊最多的达300多只,养牛最多的有20多头。我们还对接相关部门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购买养殖保险,最大程度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村民康奴黑一家四口有两位是残疾人,他本人是刑满释放人员。过去,一家靠低保过日子,对未来丧失信心。我们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宣传惠民政策,扭转其“等靠要”思想,增强他家勤劳致富的信心,还兑现了6000元奖补资金、帮助贷款5万元。这一切让康奴黑和家人重拾美好生活的勇气,不仅主动修了羊圈,还养了80多只羊,日子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