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底启动脱贫攻坚以来,临沂市先后建成2845个产业项目,带动48.9万人次贫困群众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到2019年底达到6912.5元。
“今年以来,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我们不仅对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解决贫困户农产品疫情期间‘卖难’等问题,更充分考虑到疫情对扶贫项目收益潜在的长期影响,对种植养殖、旅游、加工等扶贫项目分类制定帮扶措施。”临沂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疫情缓解后,临沂市又强化资金支持,帮助扶贫企业复工复产。
提高脱贫质量,危房改造与饮水安全是重要指标。在罗庄区黄山镇东蔡村,村民杨秀荣和98岁的母亲一直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瓦房里。因为母亲体弱多病,杨秀荣为方便照顾母亲,只能就近打些零工,母子俩常年生活拮据,房屋出现裂纹也没钱修理。黄山镇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为契机,全力推动危房改造工作落实。2019年9月,镇政府派人对杨秀荣家的房子主体加固、房瓦更换、墙面修缮,同时更换了老旧线路,新增了照明设备,杨秀荣母亲搬家当天高兴得直流泪。自2015年以来,临沂市已陆续为31898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同时还完成了289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资助贫困学生8.9万人次,为32.6万贫困群众购买扶贫特惠保、累计报销3.29亿元,“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而在位于兰陵县的代村国家农业公园内,4座生态科技型冬暖温室成为周边村居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36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这个扶贫项目建成后被公园承包,保证年收益率达到10%,期限长达15年,收益全部用于帮扶贫困户脱贫。该县还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对收益采取差异化分配,无其他经济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家庭年收益可达到9000元。
在建立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方面,临沂市利用脱贫攻坚平台和精准扶贫“二维码”,对突发性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贫困边缘人口,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识别,及时开展帮扶,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