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萍乡降雨连连,洪涝灾害风险上升。骑着摩托车,拿着大喇叭“喊话”的兰海军又开始忙碌了。作为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大丰村的一名灾害信息员,兰海军的职责之一就是查看灾情、及时预警。
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近年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近5年均值分别下降25%、57%和24%。这些数字体现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作为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提高灾害防治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不断发力。
以防为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宁夏银川兴庆区东部有一个狭长的区域,是集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地震科普宣传基地、地震数据观测点、应急避难场所和市民休闲公园五位一体的绿色公园带。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地震活断层避让。
银川平原位于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狭长的断陷盆地,历史上震害多发,“罪魁祸首”就是城市地下及其附近存在的地震活动断层。近年来,宁夏地震局开展了地震活断层探测工作,按照银川-平罗隐伏断层规划一系列城市公园。
防灾减灾救灾,关键是坚持源头预防。2019年,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四川、江苏、河南等省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全面铺开。吉林延吉、海南海口等40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进展顺利,福建省开展了陆地与海洋地震风险基础探测,全国完成了126项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启动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不仅是地震,面对“点多面广”的灾害现状,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和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
北京市开展大量调研,发布了全国首个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进一步摸清灾害底数,指导灾害防治工作。贵州省多部门合作开展了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形成机理研究,通过“人防、技防、物防”提前部署防范措施。在福建省福州市,市民只需用微信“扫一扫”,即可查询全市3020个避灾点信息。
如今,在新疆、西藏、云南,一栋栋安全又别具民族特色的抗震房替代了传统的土坯房,农村的抗震设防水平大幅提升。
高效救灾——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8月10日凌晨,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沿海,肆虐浙江及周边地区近20个小时。灾害发生后,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调拨省级救灾物资9.88万件,中央救灾资金陆续下拨,及时满足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灾害来袭,“粮草先行”。如何储好、用好救灾物资并在关键时刻调得出、送得快?浙江、安徽、黑龙江等地通过研发应急物资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区域保障储备库等方式,不断提高物资调拨效率。
随着中央和地方物资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救灾能力还在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2018年全国因灾倒损房屋重建已基本完成,2019年因灾倒损房屋重建正有序推进。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确保受灾群众住有所居。
今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月以来,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多次调拨中央救灾物资支持湖北等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累计向湖北省调拨19.8万件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湖北、黑龙江等地应急管理部门为疫情防控积极筹措物资,为复产复工保驾护航。
在抗击台风“利奇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行动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能定位,承担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力量。
人民防线——实现群测群防群治的奋进接力
5月6日下午,湖北省英山县金家铺镇龙潭河村村部旁发生小型岩质滑坡。由于灾害监测人员及时告知村委及滑坡周边居民其危险性,并组织群众撤离避让,滑坡发生时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近年来类似的成功避险案例并不鲜见,成为群测、群防、群治的生动体现。在各级灾害信息员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全国累计接收自然灾害灾情8.2万条,较近5年均值增加23.4%,灾情报送数量和质量有新的提升,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依托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动态管理、激励支持”的原则,命名2019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76个,示范效果进一步提升。部署13个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开辟了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的新阵地。
应急演练、知识竞赛、模拟体验……进入防灾减灾宣传周,各地丰富多彩的活动陆续拉开大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共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万份,举办培训和讲座5万场,举行不同规模的演练近10万场,发送公益短信4.3亿条。今年,这些数字还将被刷新。
《光明日报》(2020年05月12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