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应对疫情冲击,货币政策效果如何?5月10日出炉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给出了答案。得益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传导通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并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放到突出位置,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今年以来,我国三次降准共释放了1.75万亿元长期资金,再加上三批次共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释放的资金不少,效果究竟如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3月份以来,为对冲疫情影响,美欧等央行快速降息至零,出台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甚至实施无限量化宽松。近期,有人多次对比美欧货币政策力度与我国货币政策,认为美欧政策力度较大,我国政策力度不足,实际情况如何?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评价政策效果关键看能否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支持总量和降低融资成本。《报告》认为,将中美欧货币政策放在一起比较,无论是从引导贷款投放来看,还是从降低贷款利率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通畅,银行的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市场机制运转良好。
从引导贷款投放看,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可支持3.5元的贷款增长,是1∶3.5的倍数放大效应。
“央行每投放1元流动性,支持银行3.5元的贷款增长,其倍数放大效应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