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用青春浇灌高原格桑花——河北大学51名大学生15年接力藏区支教故事 (2)

用青春浇灌高原格桑花——河北大学51名大学生15年接力藏区支教故事 (2)
2020-05-04 16:42:48 新华网

支教团学生15年接力薪火相传

第五届支教团成员王芝说,河北大学每年9月前完成支教团人员选拔后,会对大家进行培训,由往届支教团分享支教地的自然环境、教学准备、注意事项等,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模拟可能出现的困难。此外,河北大学还与保定市两所小学合作,设立了支教团教育实习基地,支教团所有成员出发前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学习,内容包括讲课风格、批改作业、心理访谈等。

高梦琳说,在支教点,身体上的困难都能努力克服,但由于语言不通,教学适应过程相对较长。为此,支教团的成员根据各自特长,组织了足球、摄影、音乐、短视频等多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可以通过兴趣来提升语言学习能力。“我们打算把这些总结成案例,分享给以后来这里支教的人。”

河北大学第一届支教团成员李亚林说,支教团的案例已经写入了河北大学的思政课堂,最近几年学生报名踊跃。2005年第一批支教团只有2名成员,今年9月即将去支教的成员增加到19人,支教点也由之前的江西沟小学1个小学,扩大到现在的3个小学。

让希望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

河北大学支教团第十一届成员王怀毅说,2015年11月,他们经过多方协调,启动了“童梦同行”活动,带领一部分学生去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天安门、国家博物馆、鸟巢、水立方等地。大家回去后都更加努力学习,不再认为未来的生活只是唱唱歌、养养羊了。

2014年9月,河北大学迎来了索南项秀这样一名特殊的新生,河北大学第一届、第二届支教团的成员都曾为他辅导过作业。索南项秀说,当年支教团的到来让他第一次见到了大学生,此后他就一直以老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并顺利考上大学。索南项秀毕业后考取了共和县人民法院,目前正在为家乡的司法建设服务。

也是在2014年,江西沟小学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教师——河北大学第一届支教团的学生更尕中专毕业回到江西沟小学工作,打算将余生奉献给这里。现在他已经成为小学一下属幼儿园的园长。

越来越多的支教大学生来到江西沟,对当地教育带动很大。共和县团委书记拉毛央增说,对每个人来说,可能只是来一年时间,但连续15年的接力,给当地的老师们带来新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生们的见识,这种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