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解决好就业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需要扎实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稳就业中的主力军作用。近来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提振了企业发展“士气”,使企业“招兵引贤”的底气更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就业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大事。就业关系人民收入,关系人民“吃饭”问题,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是最大的民生,是民生之本。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都排在第一位。稳就业就是稳民心,保就业就是保民心。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应用等各种因素影响,就业岗位供给总量无法平衡岗位需求总量,加之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虽然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但就业岗位总量供需矛盾凸显,稳就业压力加大。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今年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同比减少95万人,3月份环比降幅收窄。
解决好就业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需要扎实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稳就业中的主力军作用。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平台,也是提供就业岗位的最重要载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暂时的经营困难,用人需求减少。稳就业、保就业首先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让企业发展有底气、有动力,在不断地的发展壮大中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政策举措。比如,北京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将返还50%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对中小微企业将100%返还。据介绍,2月至3月,社保助企“免减缓”行动已减免社会保险费2329亿元,缓缴286亿元,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3月底,所有省份均出台了本省的减免办法,全部按顶格政策实施,各项减免政策全面落实,符合条件的企业均享受到了阶段性减免政策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