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交习语丨渡过了最困难时期!习近平的最新“电话外交”有深意
4月27日晚,习近平主席分别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和伊朗总统鲁哈尼通了电话。
尼泊尔和伊朗,一个公共卫生体系较为薄弱,一个是中东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球抗疫的背景下,中国最高领导人在通话中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阐释了哪些中国主张?我们一起来看——
【谈中国:渡过了最困难时期】
中国的疫情防控进度如何?
在同班达里总统通电话时,习近平主席开门见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措施,经过艰苦卓绝努力,渡过了最困难时期。
渡过了最困难时期。这八个字,凝聚着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也为世界人民共同抗疫注入了信心与希望。
如此判断,言之有据。
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启程回京。他们1月26日抵达武汉,也是最后一批离鄂离汉的国家医疗队。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为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需要相适应的运输服务保障机制,保障市民出行需求,从4月22日起,武汉城市公共交通有序恢复全线网运营。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就在4月24日,湖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清零;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标志着以湖北、武汉为主战场的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效果。经过数月努力,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中国国内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显示,截至4月9日,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超过90%。3月底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90%以上。
电话那头,两位外国领导人都对中国抗疫成效感到高兴、表示赞赏。
班达里总统说,相信中方的经验将增加其他国家战胜疫情的信心;鲁哈尼总统则表示,中方经验值得各国借鉴。
【看形势: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
中国领导层对形势的认识非常清醒。
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强调:我们始终对形势保持清醒认识,已经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
不能掉以轻心,缘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严峻形势。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300万例。短短几个月,疫情蔓延之快、冲击之广,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近日,由中铁广州局承建的贵州遵余高速湘江大桥工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恢复生产建设。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中华民族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向来尊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尽管疫情冲击巨大,但没有伤筋动骨、伤及生产力根本。中国多年积累的产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条件完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尤其是转型升级趋势确立,新动能发展壮大,在此次疫情冲击下逆势成长。
在同班达里总统通电话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对此抱有充分信心。
【吁合作:形成合力争取胜利】
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合作”这个关键词。
“合作”——让两位外国元首产生强烈共鸣,也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
中国和尼泊尔山水相连,世代友好。习近平主席去年对尼泊尔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人民迄今仍记忆犹新。在中国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尼泊尔政府和人民给予中方坚定支持;中方也始终关注着尼泊尔疫情发展,向尼方提供了多批抗疫物资援助。
4月22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尼泊尔政府捐赠的医疗物资在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谊桥上完成交接。图片来源: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网站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尼泊尔建起了便民洗手站,中方捐赠的新近一批医疗物资22日在中尼友谊桥上完成交接……通话中,班达里总统这样评价:相信疫情过后,尼中友谊将更加牢不可破,两国合作将取得更多成果。
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在伊朗开展工作。新华社发(中国驻伊朗大使馆供图)
目前,人口8000多万的伊朗,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9万。中国已向伊方援助多批抗疫物资,并于2月底就向伊朗派遣了对外抗疫医疗专家组,这也是中国派出的首个对外抗疫医疗专家组。当前,伊朗国内大多数省份疫情趋向好转。
通话中,鲁哈尼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对中方的感谢之情。他还表示,面对疫情,伊中两国相互支持,两国人民友谊得到深化。
中尼、中伊携手抗疫,是国际抗疫合作的缩影。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更是着眼全球抗疫前景、立足世界人民的共同未来,提出了加强国际抗疫合作的中国主张:
——国际社会只有加强协调合作,才能形成战胜疫情的合力;
——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维护多边主义,更需要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
——中方将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特殊时期的通话,跨越距离阻隔,将坚定有力的共同抗疫之声传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