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库甫·阿沙木都(左)与村民在花卉大棚。(资料照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文汇
春日南疆,草木芬芳。在新疆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吉格代艾日克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入户走访,听民声、讲政策,征求意见建议;带领乡亲们修水渠、剪果树,抓春耕生产。
他就是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亚库甫·阿沙木都。5年来,亚库甫·阿沙木都先后在和田县拉依喀乡达奎村、罕艾日克镇吉格代艾日克村驻村,帮助达奎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带领吉格代艾日克村从落后村发展为致富示范村。
“搞好铁工程”“拿出铁办法”“铁定要脱贫”……“铁”成为亚库甫·阿沙木都口中的高频字。他也因为来自铁路部门,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铁书记”。
把为民实事办成“铁工程”
干旱的土地、凋零的庄稼、破旧的房屋……2015年4月,亚库甫·阿沙木都初到达奎村时,眼前的景象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还有这么穷的地方?!”这句话浮现在他心里。
达奎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干旱缺水一直阻碍这里的发展。驻村第一天,亚库甫·阿沙木都就去察看水渠,发现水渠的防渗功能不好,导致水资源大量流失,饮水和灌溉水量不足。
怎么办?亚库甫·阿沙木都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多方征求意见,得出结论:要改变现状必须重修防渗渠。然而,这个工程不但要穿越沙漠、村庄,还要建3座桥梁和12座分流水闸。
来自阿克苏车务段俄霍布拉克车间的亚库甫·阿沙木都,是铁路运输的行家里手,但修水渠可是门外汉。“如何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亚库甫·阿沙木都在思考。那些日子,他白天到田间地头摸情况,晚上研究工程建设,仅用10天时间就确定了重修防渗渠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