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4月6日电 题: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李亚彪、王俊禄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期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15年来,浙江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一个山川秀丽、景美人和的全域大花园,正成为映射未来中国样貌的鲜活样板。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笃定美丽生态,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群山叠翠,竹海摇曳,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又迎来一个春天。
绿道串起乡村别墅、农业观光园、生态旅游区,移步换景之间,铭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字的石碑,注解着眼前这幅江南水墨图景。
“15年前,这里水泥厂、矿山遍布,漫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今天的余村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载着游客观光的电瓶车司机姜志华说。
2005年,姜志华就在水泥厂上班。要不要关停水泥厂,村里人曾激烈争论。“钱赚了,人却进了‘药罐子’里,不能再走老路了。”当年的村支书鲍新民说。
从那时起,余村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村庄改造,实现垃圾不落地、美丽庭院全覆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本。
正如余村一样,浙江一大批乡村从生态破坏中转身,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取和予”的辩证关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未进村,儿童琅琅书声就已入耳。
桐庐县环溪村是周敦颐后裔聚居地,祖先先建水系再建村。而随着工业化下乡,这里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生态修复让如今的环溪村绿荫环抱,鱼翔浅底,村民或聚于茶吧休憩聊天,或带着孩子溪边戏水,“乡愁记忆”重新回归。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1世纪初,浙江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人们面对的却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从“八八战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浙江,浙江通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造“诗画浙江、美好家园”。
在西溪湿地,杭州投入数十亿元修复“城市之肺”,打造出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还原天生丽质的生态环境。在钱塘江源头开化县,坚持“生态立县”,钱江源被确定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用生态视角阅读浙江,就是打开看见美丽中国的一扇窗户,而窗外世界同样万紫千红——
在河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驿站周边,高挑的旱柳吐出新芽,挺拔的油松郁郁葱葱,新区总造林面积已达31万亩;
在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2019年建立,苏皖两省联手推进跨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共护水清岸美……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写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如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春日景色(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