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源自大国经济的坚实基础——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经济与2003年时相比更具韧性。”《南华早报》网站文章做出这样的判断。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已近100万亿元,应对冲击的能力更强,发展的韧性也更强。
即便遭受疫情冲击,我国无论是医疗防护和日用物资,还是水电燃气等综合保障,以及钢铁、化工、交通等重要基础产业,都维持正常运转。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万亿元。这都显示出大国经济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
工人在深圳光明区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出口产品生产车间作业(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韧性源自空间广阔的国内市场——
零售巨头开市客(Costco)将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2家门店;丰田将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兴建电动车工厂;星巴克将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建造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面对疫情冲击,一批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没有止步,反而加快了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
3月24日,在位于武汉的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总装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生产作业。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超40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强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
不免有人担心,疫情影响下,餐饮、旅游、汽车等消费被抑制,消费领域能否承受冲击?
而事实是,虽然疫情对传统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但线上消费等爆发式增长。前两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扩张。国家统计局专家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在重庆小天鹅火锅标准化生鲜火锅外卖的门店内,后厨的工作人员在清点生鲜火锅外卖订单的火锅配料(3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