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2020-03-12 20:55:07 光明网

光明日报记者邓晖

“武汉封城行为是否损害了武汉民众的人权?”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怎样理解树立历史思维的重要性?”

…………

3月9日下午,一堂让千万大学生同时在线观看的“现象级”网络思政课在“云端”拉开大幕。5027.8万人次“挤”进直播间,相关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总访问量达到1.25亿人次,这些在疫情期间困扰着不少青年学子的问题也被轮番抛出。

这是一堂关于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课。短短两个多小时,四位思政“大咖”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感人故事,也将必胜的信念和青春的担当传递到学子心中。

对着问题讲,真正起到解疑释惑作用

直播下午2点半正式开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楚航早早就调试好设备,守在了电脑前。

疫情暴发时,楚航正好随父母回河南老家探亲,却不想被“困”住了。漫长的假期里,他天天刷新闻,脑子里的问号堆积了不少:“一段时间以来,质疑封城举措的有之、宣扬阴谋论的有之、传播虚假事实的有之,舆论场中暗流涌动。”

“如何看待疫情防控期间敢于逆行、牺牲奉献的责任担当?”“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段时间以来,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青年学子。

讲好疫情防控思政课,必须瞄着学生困惑的问题讲,真正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这堂思政大课,有着精巧的课堂设计——

要讲出理论的深度。战疫期间,有外媒称武汉封城是侵犯武汉民众人权,也有人质疑,以巨大的经济为代价来阻断病毒传播是否值得。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立足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细细讲出现实的力度。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际社会对中国此次疫情防控的举措也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的制度优势如何体现?秦宣教授聚焦“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要讲出历史的维度。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王炳林教授从我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分享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

还要讲出情感的温度。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展现出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代青年的爱国奋斗历程。

“老师们讲授的都是当前社会关切、群众诉求、国际舆论和我自己关注的焦点问题,听完课我的心里感到踏实、温暖。”楚航说。

环环相扣讲,筑牢理论自觉、自信之基

同样早早守在电脑前的,还有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萍。

疫情防控中涌现的感人案例,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但如何运用好这些素材、讲好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一直萦绕在这位年轻的思政课教师心头。

“思政课需要思想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去说服、引导学生,这要求教师注重逻辑的自洽性,构建合理的分析框架。”这堂公开课让她豁然开朗:“比如艾老师的课,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思路’展开,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体现的人权问题出发,进一步揭示了其背后隐含的人的主体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由此引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最终落脚到疫情防控胜利需要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产生了说服人的力量。”

讲好疫情防控思政课,必须环环相扣,用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而要备出这样一堂精彩大课,并不容易。

“这是自己下很大功夫备的一堂特殊思政课。”艾四林希望的,是通过对青年关心问题的讨论,引导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澄清一些认识,坚定人民立场,珍爱生命,爱护自然,养成绿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冯秀军则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追问很重要:“关键是要找到并回应90后、00后青年人在成长和责任担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环环相扣的追问不断往前推,从‘青春的理解’到‘青春的责任’,再到‘担什么责任’,在问题的递进中逐一回应,才能做到有情有理。”

河北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安巧珍深有感触:“生动的讲解折射着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感人的故事反映出家国情怀的担当与洞察;贴近心灵,直击灵魂,这就是入脑入心的思政金课。”

“再过几天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一周年的日子,这次网络直播教学也是高校思政课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进展成效的重要展示。”教育部社科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带着感情讲,带动起青春最美的闪光

直播课堂上,除了有犀利的问题、深刻的理论,更有同感共情的讲述。

“这些年在‘90后’、‘00后’身上也有不少标签,比如撒娇、卖萌、爱睡懒觉、贪美食……看了这些,我们经常会忧心忡忡,把我们的未来交给他们,到底靠不靠谱呢?”当讲到年轻“中国守护人”时,冯秀军用一幅幅战“疫”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讲到动情处,几度哽咽。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史函卿眼眶也湿润了:“老师讲到‘青春就是一次次破茧成蝶的过程’,我深刻地认同这个观点,青年人正是在一次次的困难与磨砺中,逐渐成长,逐渐肩负起责任与担当。”

讲好疫情防控思政课,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必须带着感情讲,使学生在感性的体验中、在切实的思考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青年人要想一想,我们能做什么?”这成为四位老师讲授的共同落脚点——基于学生关注的食用野生动物等问题,艾四林提出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讲完青春故事,冯秀军还为正在经历战“疫”考验的青年学子总结了“应考经验”,鼓励他们扎根中国大地,谱写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写青春。

深刻、动情,又饱含关切的讲述,已经化成青年学子热切的心声——

“抱着随便听听的心理,谁想到就听入迷了。”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一寸山河一寸血,疫情期间,新一代青年绝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

这是课堂最好的回响,也带动起青春最美的闪光。

《光明日报》(2020年03月12日08版)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