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战“疫”一线丨她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穿军装的战士!

战“疫”一线丨她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穿军装的战士!
2020-03-10 17:01:58 军报记者

ebbf02c778fc29f00c61aececc239fbf.jpeg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党委给女医务工作者送上鲜花。赵法胜摄

期盼中,这个三月来得似乎有些慢,天气乍暖还寒,阳光也似乎姗姗来迟。

然而,这个春天并没有迟到。抗疫战场上,一位位军队女性医务工作者换下迷彩、穿上白色防护服,为挽救人民生命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战。她们用双手编织春天的图景,用爱催开向阳的花朵。于是,荆棘之路上,花香弥漫,那些走过荆棘丛的人们,不再觉得那么痛苦。

她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穿军装的战士。她们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给病人们带来生的希望;她们心中永远有任务、肩上永远有责任,为人民坚守保护健康的阵地。

她们是新时代的巾帼奋斗者。在奋斗中,她们体验着内心从未有过的骄傲,也感受到生命从未有过的温暖。

(高立英)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女队员张瑶——

火神山病区的“心灵港湾”

■张静徐潇解放军报记者高立英

715b9d843bc0d8a179b9157ffd23dd66.jpeg

先到“战疫加油站”里吃点喝点,补充能量,再到“打call”墙前写写画画、拍照留念……你没看错,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二病区里,还真有这么一个患者专属的爱心之旅,名叫“心灵港湾”。

这个金点子是谁的主意?病区护士长张瑶笑而不语。

张瑶,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女队员,一名穿军装的白衣天使,一名心理学女博士。

“由于传染性疾病的特殊性,我们重点考虑在提升与患者的非接触性亲密度上下功夫,通过暖心的举动传递给患者正能量,增加信心、促进康复。”就这样,“心灵港湾”开张了。

后来,张瑶又开始琢磨,“既然我们是医患同心抗击疫魔,那就是战友。”很快,三科二病区的患者不再被叫做“病人”,大家都以“抗疫战友”互称了。

张瑶还为“战友们”建立了一份“标星”档案——3床有糖尿病,注意运动要适度;8床快过生日了,要准备礼物……事无巨细,都被张瑶一一记录在本上。

这不,廖爷爷80岁生日说到就到。“以往,八十大寿都会隆重庆贺,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于是,张瑶提议在病区为老爷子过个特别的生日。

负责后勤保障的苏昱亚助理还真给力,一番周折,准时把生日蛋糕送进了病房。细心的张瑶又发现,缺一张生日贺卡。于是她专门手绘出一张祝福卡片。

当天晚饭,护士长张瑶带队,端着蛋糕,捧着贺卡,唱着生日歌,走进病房。廖爷爷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是我八十年来最难忘的生日之一。”

回到驻地,张瑶打开日记本,画了一幅病房生日的小漫画,一边画一边乐。

一天,张瑶在病区发现,一名老兵正对着照片墙上医疗队员们的军装照敬礼。那一刻,她知道“不仅我们把患者当战友,患者也把我们也当成了战友。”

作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首位博士护士长,张瑶对病患的心理抚慰很下功夫。她在病区成立了心灵守护小分队,对有心理疏导需求的“战友”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一天早晨查房时,发现33床阿姨情绪低落,张瑶便上前询问,原来阿姨的老伴刚刚因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去世。于是,张瑶耐心倾听老人的倾诉。

当天下班后,张瑶便制定了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方案,为老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几天后,老人情绪逐渐好转。

“患者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要敏锐地捕捉。”张瑶还要求队员们平时要注重从细微处观察,“不能漏掉一个危险信号。”

一天晚上,护士郝婉婷刚接班巡查病房,发现有高血压病史的23床魏奶奶精神不好。原来,老人忘记吃降压药了。于是,张瑶就紧急拟制了特殊患者交接制度,把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纳入常规护理项目。魏奶奶高兴地和家人说:“到了火神山,心里就踏实了!”

“护理工作没什么窍门,就是发现问题和快速解决问题,并把每一件看似琐碎的事情用心做好。”为第一时间了解患者需求,张瑶建立了“战友”意见沟通群,在无障碍沟通中促进护理质量有效提升。

除了精心护理“山里”的患者,“山外”也有张瑶的一份份牵挂。“回家后要记得和家人分房分餐”……又一批“战友”康复出院,张瑶送出门后还不忘一番叮嘱。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女队员秦琼——

口罩遮不住的温暖笑容

■解放军报记者高立英

通讯员潘成军特约记者汪学潮

b90a4ce88bdc0d6c4d0fec0e90823ca9.jpeg

“阿姨,这袋液体有点刺激血管,您感到不舒服就告诉我,咱们调慢点儿……”

听到这个不急不缓的温柔声音,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24床患者心里就暖洋洋的,因为她知道,是护士“琼姑娘”又来了!

“琼姑娘抽血一点都不疼,我还没察觉针扎进去,她已经抽完了!”22床柴阿姨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25床周阿姨更是自叹“有福”:一觉醒来,琼姑娘已经为自己从里到外换上了干净护理垫。而这一切,都是她睡熟时琼姑娘不声不响完成的。

“琼姑娘”姓秦,单名一个琼字,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一名文职护士。

不过,这位穿军装却不戴军衔的“白衣天使”秦琼身形纤细、笑语盈盈,与威风凛凛的门神秦琼,除了名字之外丝毫没有相似之处。秦琼说她从来不追星,她的偶像只有一个——南丁格尔。

从西北酒泉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后,秦琼主动请战,来到收治大量危重病人的重症二科。在日夜不停与“死神”赛跑的ICU病房,秦琼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为患者们提供着精心护理。

“我们不怕麻烦,您随时叫我。”秦琼真诚的话语,让患者眼眶湿润。她所到之处,如春风细雨般,让病房里充满了温馨与暖意。

一天,病房午饭餐盒里盛着两个香喷喷的鸡腿,22床患者柴阿姨却一直没动筷子。

柴阿姨曾悄悄告诉秦琼,自己的女儿和她差不多大,名字里也带一个琼字。在秦琼心里,也已经把柴阿姨当成了“柴妈妈”。

“琼姑娘,这个鸡腿,我想省给你吃!”柴妈妈拉住秦琼的手,用关切的眼神望着她说:“你一上班就不停走来走去,给我们做治疗做护理,一刻不停歇,我看着好心疼。”

隔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面屏、护目镜,秦琼还是感受到了柴妈妈那颗真挚朴实的心。

“等您康复了,回到家,我一定要吃您亲手做的鸡腿!为了咱们的约定,您也要好好吃饭!”秦琼与柴妈妈定下“康复之约”。

穿上这身洁白的护士服已经17年,秦琼从一名年轻的小护士成长为一名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她曾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优质护理服务优秀个人”。但与这一耀眼荣誉相比,她更珍视病人们给予的“桂冠”。

在来部队医院就诊的官兵们口中,秦琼是传说中有着一双美丽大眼睛的“神手姐姐”,再难找的血管,到她手里都能一针见血。她一进病房,大家都抢着找她来输液。

在她护理过的病人们眼中,从入院一直到康复出院,每天都能看到秦琼轻盈的脚步和口罩都遮不住的温暖笑容。

在同事眼中,秦琼不仅对病人细心、耐心,对护士姐妹们更是关爱。那天,护士秦丽蓉脚上穿着作训鞋,再套防护服特别不方便,秦琼就为她递上一双新的护士鞋。秦丽蓉踩进去,大小刚好合适,心头涌出一股暖流:“她连我的鞋号都记得,太细心了。”

在秦琼和战友们的及时抢救和周到护理下,许多重症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离出院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三月暖阳,繁花盛开。秦琼说,疫情后,要摘下口罩,抱抱这些熟悉却陌生的战友们,和朝夕相处的患者拉拉手。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女队员李毅——

小小身板里蕴藏着超强能量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戴晓芳张文明记者高立英

3a3bf5d99be4073f6d37418f88763efc.jpeg

体重才80多斤的李毅,总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每天,她都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八科的“红区”里忙碌4个小时,身兼科室护士、病房保洁员、患者护工、物资搬运工等多项任务。

每当队友们担心李毅这身板能否扛住时,她总会风趣地说:“瘦归瘦,但我全身都是筋骨肉!”这还不算,她还在自己防护服上写下这样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的)女超人。

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战友们眼中,女军人李毅配得上这几个字。这个胆气过人、拼劲十足、耐心超强的白衣战士不一般,她那小小的身板里总是蕴藏着超强能量。

“我先上!”每次进入“红区”病房直面风险时,李毅总是习惯冲在年轻护士的前面。

一次,感染八科需要为一名患者采集鼻拭子。患者剧烈地咳嗽,此时采集鼻拭子,无疑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让我来!”这次,站出来的依然是李毅:“来武汉之前,我已经为几十名住院病人采集过鼻拭子,相信我!”

战友们不禁为李毅捏了一把汗。采集过程中,一旦患者咳一下,喷出的飞沫将直接飞向李毅的防护面罩。

“您只要忍耐几秒钟就好!”李毅小心翼翼将棉签塞到患者鼻腔里,一边引导患者呼吸,一边精准完成操作。短短10秒钟,如同特战队员完成一次惊险动作,李毅表现完美。

许多人不知道,这位看似瘦弱的“战疫天使”,曾经参加过“九八抗洪”医疗救护工作,至今已经在演训场上摸爬滚打20多年。去年,李毅还被表彰为联勤保障部队“十大服务标兵”。

此次奉命奔赴武汉战“疫”一线,李毅被任命为科室副护士长。在一次次战斗中,李毅喜欢当“救火队员”,哪里有危险,她就冲向哪里。一位脑出血术后偏瘫的新冠肺炎患者总是躁动不安,两名护士轮番给他抽动脉血都未成功。

李毅又一次火速赶来增援。这项平常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在戴上三层手套的情况下,对任何一名护士来说都不容易。

屏住呼吸、精准定位、果断下针……抽取动脉血的短短一瞬间,李毅再次拿出“看家本领”,稳稳地手持针管从患者腹股沟动脉处扎进去。

信心来自日复一日的磨砺。生性倔强的李毅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专业能手,练就了护理技术操作的“十八般武艺”,并多次在医院举行的专业技术比武考核中夺魁。

李毅的暖心服务是感染八科病房的一张“闪亮名片”:患者口唇干裂出现血痂时,她用棉球蘸着温水细心擦拭;患者精神萎靡不想吃饭时,她苦口婆心,哄着他们配合治疗;患者担惊受怕神情焦虑时,她主动靠上去,悉心抚慰……

“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好护士……”每当遇到即将出院的患者向自己和战友们“真情表白”时,就是李毅最开心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加油!”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女队员胡爱霞——

愿做黑夜中的一盏明灯

■吴浩宇解放军报记者高立英陈国全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在护士长岗位上干了15年的胡爱霞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理由共3条——老护士长、共产党员、急救经验丰富。

这3条理由是胡爱霞请战的“硬核条件”——每次遇到重大任务,她总要“搬”出来。

抵达武汉后,胡爱霞和战友们进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她被任命为感染六科感控组组长。有25年军龄和23年党龄的她,又一次站到“排头”。

“这次是回家战‘疫’,我更得去。”因为工作忙,在海南三亚海军部队工作的她已好几年没回湖北老家了。没想到,这位海军“十佳护航尖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这次竟以这样的方式“探亲”。

12年前,30岁的胡爱霞曾作为我国首位执行护航任务的女护士长,随海军编队赴索马里和亚丁湾海域圆满完成首批和第二批护航。

每一次面对全新的考验,胡爱霞都是迎难而上。她是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水兵。岛礁医疗值班,她一干就是几个月;出征“科莫多-2018”联合演习,她天天和海军官兵们一起铆在演习场。

其实,这个春节期间,胡爱霞已经处于战斗状态了。她所在的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是新型冠状肺炎定点收治医院。

胡爱霞性子急、嗓门大,谁要是在感染控制方面有一点点懈怠,准挨她一顿批评。作为年轻医护姐妹们公认的“老大姐”,42岁的她用一次次耐心细致的检查,默默地守护着科室里61名姐妹的安全。

一天上午,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胡老师,小夏要呕吐了!”原来,一名刚刚进入缓冲区准备脱掉防护服的护士突感不适。

胡爱霞知道,这时候最危险。“你别慌,先把隔离衣脱掉,慢慢来……”对讲机这头,胡爱霞一步步耐心指导,这名护士按操作流程安全脱掉防护服,顺利走了出来。

作为一名湖北荆州人,胡爱霞的乡音是隔离病房里病人们最盼望的声音,她的耐心细致总让他们倍感亲切。

一位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一直无法进食。胡爱霞就想方设法喂一些,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为老人更换一次护理垫。帮助老人翻身非常困难,一折腾就是一身汗,但胡爱霞好像从来都不觉得有多累。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白衣天使的守护,照亮了患者康复的希望之路,而这背后却是一位母亲的深深自责。

谈起正上高二的女儿,胡爱霞眼眶红了。每天一次20分钟的视频通话,难解她对女儿的深深思念:“我始终欠着家人。”

当年参加护航任务时,女儿才4岁,胡爱霞一走就是一年多。这次,一声令下,她又毅然奔赴抗疫一线。“告别万家灯火,愿做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这恰是胡爱霞的心灵写照。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女队员高锐——

“救护冠军”的战“疫”自信

■宾有余孙先鹏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汪学潮

04a13036107c1e5a1b969b1237e0123b.jpeg

三层手套,两重眼镜,一针见血!

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里,记者见证了护士高锐的厉害——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需要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而此时,临近交班,高锐早已累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雾气弥漫,里面还隔着一层大黑框眼镜,透视效果极差。

稳住心神,高锐按照野战条件下“微光输液”的流程,开始实战操作。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她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病人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暂时脱离危险。

高锐的自信从哪里来?

“以前练微光输液时,我们会给眼睛蒙上一层黑纱再扎针。平时练得多,遇到特殊情况才不会慌神儿!”高锐的一口东北话,透着自信和爽利。

一问才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文职护士高锐有10多年急诊科工作经验,曾荣获辽宁省动脉采血竞赛一等奖、全国急诊急救技能竞赛创伤团队急救二等奖。去年,她代表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联勤保障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

从2009年第一次作为替补队员参加护理技能大比武,到2019年获得冠军,高锐十年磨一剑。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沉淀,才有了今天自信满满的“战救女神”和“护理高手”。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这名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生命体征才有所改善。

那天,高锐刚接班就发现,这名患者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她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除颤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病人转危为安。

看到自己从生死线上“抢”回来的病人,是高锐“获得感”最强的时候。她总能想起自己初出茅庐时的那个场景——还是个实习小护士的她,第一次走进急诊病房,目睹急诊科护士争分夺秒与“死神”过招之后,就暗暗下定决心,也要成为这样的护士。

一天下午,病区收治了一位85岁高龄的女性肺炎患者。高锐觉察到老人四肢无力、面色发红,一测体温,升到了39℃。

高锐马上对老人作出初步评估:高热和营养摄入不足。于是,她及时向值班医生建议,加快患者的补液速度增强营养。

为了尽快让老人服用降温药,高锐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用注射器抽水后,从她嘴角慢慢试着推入,测试她是否能自主吞咽。

其实,这一做法十分危险,如果此时病人咳嗽,会喷出飞沫,极易令医务人员受到感染。艺高人胆大的高锐经过几次测试,找到了一个安全角度,掌握了推进的适当速度。随后,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喂药。

一小时后,老人体温下降,心率渐渐恢复正常。

3fdc772d062c7d893b5d38b6de862680.jpeg

本文刊于2020年3月10日《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这些课堂,来自战“疫”一线

    2020-03-10 16:10:43 战“疫”

    战疫一线,他们让党旗更加高扬

    2020-03-02 11:33:02 专家

    抗疫一线的青春力量

    2020-02-29 03:49:01 抗疫一线的青春力量

    劳模精神在战“疫”一线闪光

    2020-02-29 00:12:48 劳模精神

    安徽铜陵:战“疫”一线党旗红

    2020-02-29 00:07:28 战“疫”

    [视频]一线抗疫群英谱

    2020-02-19 12:03:01 一线

    抗疫一线,他们“全家总动员”

    2020-02-15 11:56:01 疫情

    致敬!战疫一线的爱人同志

    2020-02-14 14:56:55 疫情防控

    一线的你身后有我

    2020-02-06 09:33:01 新华

    一线的你身后有我

    2020-02-05 20:30:55 一线

    他,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2020-02-02 15:24:01 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