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2020年的早春,世界给予中国的这份慷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面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数字攀升态势,中方感同身受、牵挂在心。尽管本国疫情尚未完全缓解,仍伸出援助之手。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命运与共大道不孤
“你们的一元钱,甚至比一百万都要珍贵。”
2月5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中国驻加纳大使王世廷对加纳政府代表说。
得知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虽然财政困难,加纳政府仍紧急采购1万只N95口罩驰援武汉。
礼轻情意重。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科摩罗科中友协为中国捐款100欧元,到长期接受援助的欠发达国家赤道几内亚向中国捐赠200万美元……疫情面前,来自一些非洲国家的慷慨解囊尤为难能可贵。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非洲兄弟与中国人民守望相助的背后,是中国长期以来对中非友谊的挚诚珍视与悉心培育。
人们不会忘记,2014年3月,突如其来的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大地,在一些国家紧急撤离之时,是中国第一个派遣包机运送紧急救援物资,第一个派出医疗队冒着生命危险赶赴当地。
人们不会忘记,半个多世纪来,中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1万人次,在非洲各国医治病患2.2亿人次,为非洲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对于世卫组织有关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在卫生系统较弱国家传播的担忧,中方承诺:将向有关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他们增强疫情防控能力。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柏。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重大传染病威胁,是人类面临的众多共同挑战之一。
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我们以什么样的作为来应对全球性挑战?
历史记忆犹新——
从2013年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2015年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再到2017年的瑞士达沃斯、日内瓦,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历史记忆犹新——
2017年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载入安理会决议;3月23日,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近七年来,从亚太到欧洲,从亚欧到非洲,再到拉美的自然延伸,“一带一路”成为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平台,将各国前途命运紧紧相连。
中国和拉丁美洲虽然距离遥远,但民心相通,当地民众关注着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在一些国家,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出他们对中国的支持和鼓励,送上了远方的真挚祝福。这是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孩子们与画作的合影的拼版照片。新华社发
近七年来,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汇聚成时代大潮,推动着世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每当历史进入关键时刻,总有鼓舞人心的理念指引人们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在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共同面临的又一场大考。
挑战面前,是同舟共济还是以邻为壑?是并肩奋战还是隔岸观火?是雪中送炭还是乘人之危?
“病毒已经发起进攻,我们必须加入人类抗击病毒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大合唱中。”谭德塞说,“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威胁,我们必须团结如一人。”
无数的人们,选择紧紧站在一起,结成抗击疫情的命运共同体。
2月16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河床队主场“纪念碑”球场的大屏幕上显示西班牙语标语“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当日,河床俱乐部在球场屏幕上投放加油标语,河床队球员穿着印有中文名字的球衣,以表达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摄)
武汉东湖畔,粉色的早樱开了。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习近平主席的庄严宣示,在地球家园上空久久回响——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记者杨依军、朱超、成欣、喻珮、乐文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