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上海青浦的东亚伏翼蝠,城市河湖周围的昆虫给它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食物,城市温暖的气候降低了它们冬天的死亡率,而城市建筑的缝隙好像是野外岩壁上的裂缝一样,可以用来栖息。蝙蝠对于城市环境的适应,实际上代表了野生动物和人共存的可能。
看到蝙蝠就一味地恐慌,在目前的疫情阴云下,这或许是很多人共同的担忧。在王放看来,“实际上蝙蝠和蝙蝠之间的形态、习性差异简直天上地下,是否携带病毒、携带什么种类的病毒也天差地别。”
“新冠病毒潜在天然宿主菊头蝠的分布区域在各种山区,它们生存的关键是需要找到洞穴作为栖息地,不进入上海市区。即使是菊头蝠,也并不是每一个个体都有新冠病毒的原始病毒,携带病毒的个体比例很低。”王放提醒着人们,发现蝙蝠,先保持镇定。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同样给出了建议:“蝙蝠正处在冬眠期,不去惊扰是最好的。”
如发现家中有蝙蝠栖居,不建议市民自行捕捉;可以请当地野保部门进行驱逐,并协助做好环境的清理和消毒。驱逐后自行封堵孔洞或管道,避免蝙蝠再次进入。
流浪动物怎么办,安全吗?
疫情还在持续,与人们更息息相关的是,是不是外面的流浪动物都不安全了?要不要“清理”野生动物?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猫狗会感染新冠状病毒,但也没有证据显示猫狗“不会”感染新冠状病毒。
果壳团队的科普文章指出,和家养、有免疫、接触范围可控的宠物不同,外面的无主流浪动物无免疫、且接触范围不可控,因此风险相对较大。
专业人士建议,从防疫角度,公众在这个阶段应该避免接触在外的流浪动物,“不管动物是死是活。”
要知道,流浪猫狗并不是野生生态系统里的健康组成部分,不少动物保护人士也借此倡议,应出于提高整体动物福利的目的控制流浪动物种群,避免对周边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