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良法,又要靠善治。社会治理离不开法治建设,但又不限于法治建设。在社会治理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要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中实现融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工作导向,通过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民众福祉。要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中实现融入,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好人好报的正向效应。要在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和行业规范中实现融入,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这是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和落脚点。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国民教育全过程。我国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对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提出目标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全面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实现价值观教育全覆盖。
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要适应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一体化思政课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