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从京津冀到长三角,从黄河到长江,从西部到中部,跨越东西南北,如果将这些考察线路连接起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党中央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精心谋划、缜密布局,以及贯穿始终、熠熠生辉的新发展理念。
这一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共识”全面转向“共建”,多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亮点纷呈,一个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区域发展“大棋局”已经形成
太行之畔,白洋淀旁,尚未消融的白雪与翻飞荡漾的芦花相映成趣,给冬日里的雄安新区增添了几分诗意。
今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雄安新区,开启了2019年国内考察的第一站,这也是时隔近两年后总书记第二次来雄安考察。
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秀林驿站,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广大建设者,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总书记的话,始终牢记在雄安建设者的心中。随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发布,此前几乎未动一砖一瓦的雄安新区今年大规模建设扎实起步,京雄城际铁路等67个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这是一场静水深流的深层次区域改革,曾经牢不可破的区域边界正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在破除,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也更加坚定了京津冀三地携手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千里之外的上海,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被赋予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使命。
杨浦滨江,曾是上海工厂仓库较为集中的生产岸线,如今这里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为都市里的“生活秀带”。第二届进博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滨江、古北社区等地考察,对杨浦区科学改造滨江空间、打造群众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做法表示肯定。
总书记强调指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妥善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无论是谋定而后动、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杨浦,均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支撑。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不同的区域板块和纵横连贯、统筹联动的重要轴带相耦合,推动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继而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布局、政策思路、目标导向及实施机制等都已十分清晰明确,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党中央对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控日益成熟。
“我国区域政策从以往注重非均衡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了不断加强区域合作、缩小区域差距的协调发展新路子,这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区域发展实际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成说,总体看,我国区域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的“大棋局”已经形成。
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空间
作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撑。
从北京市中心向北驱车100多公里,就进入了“塞外山城”河北张家口境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筹办2020年冬奥会的“东风”下,这座紧邻北京的城市迎来了打造国家冰雪运动装备基地的发展新机遇。
更多跨地区间的“牵手”,正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对口合作为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不断融入到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在项目产业的“硬合作”和体制机制的“软合作”中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东北振兴新动力加快形成。
一年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着眼于各区域发展优势和短板,一系列精准举措持续发力,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东部好、中西快、东北企稳”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创新引领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抢抓机遇快马扬鞭,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步伐加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已然呈现。
与此同时,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积极变化,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作为重要动力源的引领作用正不断加以发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更加突出,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生态格局基本构建。“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在新时代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我国区域发展重大机遇的战略考量。”夏成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继去年底《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印发之后,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成为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和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的关键一招。
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唱响了一首新时代的“长江之歌”。长江经济带沿线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和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位于东部沿海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聚焦了全国最顶尖的科技创新资源、金融资本及各类高端发展要素,各具分工又协调对接、相互融合,未来有望成为引领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纵观上述区域战略不难发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方针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区域发展工作紧紧围绕‘人’这个关键核心,把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说。
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以江为田园,以鱼为衣食”,曾是新安江流域安徽歙县渔民的传统劳作方式。再过几天,歙县新安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1564名渔民,将彻底退渔上岸。
“保护新安江,就是为了子孙后代。”62岁的歙县街口镇渔民凌向阳清楚地记得,为了呵护一江清水,十年前他和其他渔民一起退养了新安江里的全部网箱;如今,为了让新安江更好地休养生息,他们将彻底告别撒网捕鱼、重谋新业。
对于渔民们的这份付出,歙县配套出台了相关补偿政策,落实了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渔民还购买了社会保险。渔民上岸后,相关部门将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就近就业创业。
新安江流域是我国首个以国家层面推动建立的跨省界水环境补偿试点,涉及上游的安徽省和下游的浙江省,对我国跨界流域生态补偿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去年底,安徽、浙江两省完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三轮续约,而以新安江试点为范本的水环境补偿机制已陆续在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九洲江流域、引滦入津、赤水河流域等10省份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他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中指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要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西藏及四省藏区、安徽省,选择了50个县(市、区)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通过创新生态补偿资金筹集和使用方式,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在转变生态保护地区的发展方式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实现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的良性互动。
“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打破地区分割和利益藩篱;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和系统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说,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打破地区壁垒,构建畅通便捷的基础设施,让各种要素自由地流动起来。建设中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对于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取得更大突破。随着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加速键。由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共同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率先在上海设立,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官方常设机构。“合作办”以中央顶层设计为指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词,全力做好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攥指成拳聚合力,协调发展增活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具体到区域发展领域,就是要更加强调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加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强调有效激发区域发展中的改革创新因素,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路径支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奋勇前行,就一定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美好目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组成员:顾阳陈发明李治国白海星李己平执笔: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