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逼出创新路 高端数控机床实现“中国创造”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逼出创新路 高端数控机床实现“中国创造”
2019-12-06 21:44:30 央视网

原标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逼出创新路高端数控机床实现“中国创造”

光洋科技自主研发的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

光洋科技自主研发的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亮)“像这样一台最大加工长度2.6米的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以前外商售价是2200万元。我们2015年自主研发成功后,他们把售价直接降到了每台1200万元,但同我们的产品相比,在国内已经卖不动了”。12月4日,在辽宁省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海自豪地告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记者。

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是一种工件一次装夹就可完成五面体加工的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的高端数控机床。由大连光洋科技自主研发的KTurboM3000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最大加工长度为3米,售价只有750万元,核心零部件包括CPU都是自主生产。

高端数控产业是制造业的基础。5年前,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几乎被几大国外巨头垄断。在大连光洋的产品推出前,由于中国在能源、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对推进器螺旋桨和汽轮机叶片工程等部件加工的巨大需求,即使国外产品卖到天价,国人也只能照价购买。

当年一段“屈辱”的采购经历刺痛了于德海。1999年,光洋科技需要购买两台数控机床,国内企业无法生产,只能购买某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卖机床的前提,还附加了这样的“霸王条款”:机床的安装地点、使用人员、用途必须接受国外厂家的严格限制,如果光洋科技擅自挪动机床,或者变更用途生产其他产品,机床将被厂家设置的加密锁自动锁死。这充分表明,一些发达国家毫不掩饰对中国航空航天、军事、制造、科研等关键领域的限制,企图通过严密的技术封锁,卡住中国科技企业的“脖子”。

“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必须自己造。”于德海说,光洋科技从此认定了通过自主创新,与国外巨头面对面竞争的发展道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却充满艰辛,企业资金紧张时,他甚至变卖个人家产以解燃眉之急。

光洋科技花大力气引进人才,建起了国内同行业唯一“高档数控机床控制集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0余个研发平台。目前已建立了一支近400人的创新团队,掌握了高档数控产业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具备了研制性价比位于全球前列的多种类、多规格五轴数控机床的能力。

如今,光洋科技在高档数控产业建立了完整的技术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公司产品自主化率达85%以上。不但关键零部件生产自主率高,而且技术完全自主,升级服务更是优于国外公司,相比进口机床具备了相当大的优势,打破了我国航天航空等领域叶轮类工件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高档数控机床的“中国创造”。

因为厂房设在地下可以恒温恒湿,确保精密制造,光洋科技在大连金普新区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地下工厂”,面积相当于3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他们投资建设的大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占地46万㎡,2016年8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推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127个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光洋科技将利用智能制造领域的全技术链和产业链优势,快速完成工业化向智能化过渡,推动新区创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依靠自力更生、不断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光洋科技成为当今中国唯一能够提供从控制系统到执行部件完整产业链数控产品的高科技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尽快以更经济实惠的价格,让更多中国企业用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采访结束时,于德海说。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