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淀的细节,往往折射出一个政党的民心向背,衡量出人民群众的分量。
86年前,赣南原中央苏区兴国县长冈乡,发生过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贫农马荣海家不慎失火,苏区干部出工捐钱,帮助他盖新房。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长冈乡调查》中,引用此事,述说鱼水深情。
时隔86年,马家几代后人曾多次动议,最终都没舍得拆除这栋闲置多年的土房子,因为这里铭刻着深深的党恩。
来到长冈村马荣海的孙媳妇曹承凤家,86年前盖的土坯房、改革开放初期建的两层青砖小楼、9年前新修的三层半小楼呈“品”字状矗立在一起。
曹承凤家的三栋房呈“品”字状矗立在一起(7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强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栋房,收纳着重重叠叠的光阴,记录着血肉相连的情感,承载着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也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响亮答案!盖土房
低矮的房间、斑驳的土墙,推开第一栋土坯房的木板门,仿佛一下回到80多年前的苏区。
站在曹承凤家9年前修的三层半小楼上俯瞰86年前盖的土坯房(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郭强摄
1933年春,苏区贫农马荣海家不慎失火,一间半泥土坯、茅草顶的房屋瞬间被大火吞噬。惊慌中逃出的老马一家茫然失措。
贫苦家庭,盖房何其艰难。
时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昌宝闻讯赶来说,老马,人没事就行,房子大家帮你一起盖!
傍晚,七八名乡苏维埃干部来到老马家,安顿一家老小,商议盖房事宜。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发动互济会和群众捐钱募料,清理废墟,着手盖房。大家三三两两一组,捡石头、和砂浆、砌土墙、铺茅草……
短短几天,一栋新房就立在老马面前,一起立起来的还有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的形象。
1933年11月,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同志来到这里开展农村调查,把这个故事写入了《长冈乡调查》。他在随后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什么理由呢?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长冈乡有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赣南瑞金成立,明确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这打开了一页崭新的历史——不同于以往一切剥削阶级掌握的旧政权,这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新政权。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传唱80多年。给群众送米送油,帮群众架桥挖井,为群众创办消费合作社……这样的故事在80多年前的赣南苏区俯拾皆是。在长冈乡,一句妇孺皆知的话流传至今:“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一房、一桥,一井、一米……于细微之处见初心。
80多年前,群众为何拥护共产党?答案就在这一个个故事中,在这一间土坯房里。
这是86年前,苏区干部帮贫农马荣海盖的土坯房(7月12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