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超大城市如何治理交通?市政协议政会上,专家委员这么说

超大城市如何治理交通?市政协议政会上,专家委员这么说
2019-11-09 17:14:23 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超大城市如何治理交通?市政协议政会上,专家委员这么说

昨天上午,市政协与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议政会,围绕“推进公交线网规划优化、加快慢行系统建设、加强非机动车管理,不断完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进行协商议政。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

超大城市如何治理交通?市政协议政会上,专家委员这么说

会上,周扬胜、黄伟、朱峰、于化龙、钟章队等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和委员专家在主会场发言,围绕公交线网优化、慢行系统建设、完善绿色出行体系等建言资政。会议还通过视频连线在日本东京新宿高铁站、通惠河畔等地现场履职考察的委员专家,同步听取意见建议。

陈吉宁认真听取发言,感谢大家对北京工作的支持,并一一回应。他说,大家的调研深入细致,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政策咨询。我们将认真研究,吸收转化到明年工作中。

超大城市如何治理交通?市政协议政会上,专家委员这么说

视频连线在日本东京新宿高铁站的李赞东委员

陈吉宁指出,交通治理是超大城市治理的难点之一,也是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民生实事。经过努力,当前北京交通拥堵恶化趋势已得到遏制,局部交通拥堵有所缓解,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稳步提升,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与运行能力持续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路段交通秩序较差、慢行环境体验不好、轨道交通较为拥挤等问题仍然突出。

陈吉宁指出,北京市交通治理已经明确“优供、控需、强治”的总体思路。优供,就是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完善慢行系统;控需,就是鼓励引导绿色出行,更多替代小汽车出行;强治,就是加强交通秩序规范和整治,体现“行人优先、绿色优先、公交优先”,从注重工程建设向注重管理转变,从注重设施供给向注重供需结构平衡转变,从注重为车服务向注重为人服务转变,从注重做加法向注重出行理念转变,在路权保障、配套设施和改善环境等方面保障绿色出行。

超大城市如何治理交通?市政协议政会上,专家委员这么说

委员、专家围绕完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建言献策

陈吉宁指出,在完善绿色出行体系方面,一是要在“秩序”上下功夫,通过车位规划施划、电子收费、严格执法等措施,继续治理路边违章停车。要继续推进拆除栏杆工作,严禁增量,注重在拆除的同时完善标志标线,加强执法。按照“一点一策”要求,以学校、医院周边为重点,加强堵点治理,调节停车需求,提高就医与上学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二是要着力解决慢行系统设计不完善、连接不畅,轨道交通拥挤、乘坐体验较差等问题。短期来讲,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扩大载客容量,延长运营时间。长期来讲,

要加快轨道快线规划建设,推动部分线路复线和市郊铁路建设,并加快地铁网与市郊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铁的协同发展。三是要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加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信号灯管理,研究采用跨线调度、区域调度等灵活多样的调度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水平,打造高水平的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

陈吉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北京交通工作,带头践行绿色出行理念,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共同推动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齐静主持会议,市领导杨斌、李伟、牛青山、林抚生、于鲁明、陈军、燕瑛,市政协秘书长严力强,民建市委主委司马红出席。

知多一点

委员建言北京绿色交通出行体系

黄伟:

实现高铁城铁市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

九三学社社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黄伟认为,北京已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交系统,但作为骨干系统的城市轨道,向上与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缺乏有效整合,向下与地面常规公交和慢行系统未能无缝衔接。同时轨道出行时耗整体偏高,显示出目前的轨道交通模式单一、层次简单。

他建议在市域范围内加强轨道快线网络建设,促进外围居住区与就业区、功能疏解地的直达联系。加快推进高铁、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实现多种轨道方式一体化运营管理。

朱峰:

建滨水绿道伴河流骑行

台盟盟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长朱峰说,北京市中心城区河网水系密度高,六环路以内有河道52条约550公里,基本覆盖整个中心城区,而且水质、水量、绿化和巡河路等基础条件良好。但已建成的滨水绿道,忽略了自行车骑行功能。

他建议在《自行车专用路规划》《绿道规划》中统一协调考虑滨水自行车绿道布局,促进河道复合利用,引导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与巡河路相融合、巡河路改建的绿道与公园道路相融合,

真正实现“伴着河流骑车回家”的美好愿望。

于化龙:

建设安全便捷的“B+R”停车场

市工商联执委、市静态交通业商会会长于化龙说,非机动车与公共交通搭配是减少道路通行压力和降低机动车使用率的最佳方式。可是,非机动车骑行“线”和停放“点”存在的问题,又让人们很难选择骑行。

对于骑行的“线”,建议取消非机动车道内的路侧停车位,推广实施公交车站改造,避免公交进出站对骑行干扰。对于停放的“点”,建议建设安全、便捷的“B+R”(Bike自行车+Ride换乘)停车场,以空间小型化、形式立体化、接驳多元化、使用便捷化、收费关联化的思路构建城市“B+R”体系。

李赞东:

以先进理念建设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

民盟盟员、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赞东委员在日本东京新宿高铁站与议政会现场连线,介绍了东京综合城市交通枢纽开发建设方面的经验。她说,东京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密集分布的出入口及地下边廊,将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商业、办公、酒店、教育等各类建筑紧密联系。90.6%的人通过步行和自行车方式疏解,

市民从交通枢纽站点下车后,步行即可到达单位、学校、商场等目的地。这些经验做法可在建设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中借鉴。

郭继孚:

建设享有独立路权的慢行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认为,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根本是“提升绿色出行,构建公交都市”。他建议,建设享有独立路权的慢行系统。保证骑行秩序,加强对非机动车特别是快递、外卖车逆行的执法和管理,同时解决过街设施不合理、过街距离较长等问题。公交专用道应延伸到路口,保证连续性,高峰期干线要全线有专用道保证。快速环路公交专用道可允许小汽车在不影响公交车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借道行驶,但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公交车的行驶速度。

叶祖达:

以慢行理念构建“15分钟”服务圈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研究员叶祖达委员建议,促进路权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倾斜,对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量大、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够的路段,应缩减机动车道,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让路。

他还建议,以慢行交通理念创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在规划居住区时,应加强建筑功能的混合性,以步行15分钟能够享受到的服务作为考量指标,构建“15分钟步行圈”,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服务设施结合交通流线进行布局,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提升慢行交通的优势与吸引力。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