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之下,一座座新楼点缀在山间,显得分外醒目。这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搬迁扶贫安置点。“以前,我家特别穷,房子特别破。我儿子相亲时,生怕人家嫌我家穷不同意,只好领女方去我女婿家。现在,我家通过扶贫搬迁住进新楼房,摘了穷帽,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站在自家新楼前,张琼芳老人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像张琼芳一家这样通过精准帮扶实现脱贫的农民在全国有8239万人。
识别精准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扶贫工作就像“大水漫灌”,效果欠佳。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大转折。
2014年,按中央统一部署,全国组织80多万人进村入户,开展贫困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对贫困人口,根据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综合考虑“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情况进行识别。对贫困村依据“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贫困发生率一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标准进行识别。张琼芳一家正是在这次贫困精准识别中被确定为贫困户。
经努力,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户2948万个、贫困人口8962万,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之后又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贫困人口,剔除识别不准人口,为中央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考核制度和保证脱贫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帮扶精准
摸清了情况,下一步就是精准帮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派出43.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有277.8万名干部驻村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