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毛泽东和陈毅经常顶着严寒深入各连队以及贫苦农民家中调查研究。有一天,毛泽东在一个祠堂里召集了十多个贫苦农民开座谈会,和蔼地同老乡们拉起了家常。问他们收成怎样、家里有多少人口,气氛异常热烈。老乡们从打土豪讲到苏维埃政府,从红军的纪律讲到参军参战,畅所欲言。毛泽东的足迹踏遍了偏僻的小山村、热闹的练兵场,把握了红四军的全部情况和每一个细枝末节。深夜,在农家普通的小油灯下,毛泽东又聚精会神地整理着白天得到的大量调查材料,琢磨分析,又饱蘸墨汁,挥毫疾书,为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
细节二:新军装
影片中体现了许多有关军装的细节,新军装象征着革命新的开始,是毛泽东等伟人对胜利属于明天的殷切厚望,也潜藏着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
古田会议纪念馆文物室也收藏了一套缀有红领章的灰色军装、一顶缀有红五星的军帽和一副绑腿布,这是红四军自创建以后第一次统一的服装。
红四军自创建以来,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之中,无法大量生产军服。他们只能穿缴获的敌军军服和沿途打土豪得到的衣服,着装混乱,且大部分服装已很破旧。为便于作战和管理,统一部队服装显得十分必要。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首次入闽,长岭寨战斗大捷,红军进驻长汀。
当时长汀县城手工作坊遍布城乡,红四军又筹集了一笔军饷,毛泽东就决定利用这笔军饷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赶制4000套红军统一的正规军装。
由于红军实行买卖公平的政策,不少商家很乐意为红军筹集军需物资。当时商店没有灰布,军需处就与染布坊联系,帮助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后将个体分散的裁缝和接收的服装厂组织起来,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
后来,朱德在陕北的窑洞里对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回忆说:“我们现在终于有了第一批正规的红军军装了……它们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于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从此,红四军就穿着这套军装,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细节三:隔板
毛泽东与朱德的革命情谊是久经考验的,他们也会为了革命方针激烈争执,但是内心深处都明白对方的炽热之心。影片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床头隔板这一极富时代感的道具,使它成为了毛泽东、朱德、陈毅三人情感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