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黄旭华:我为祖国深潜(2)

黄旭华:我为祖国深潜(2)
2019-10-04 18:22:33 中国文明网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我必须下去,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

1988年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试验前,参试人员心情忐忑,有人甚至给家人写下了遗书。这种氛围,与美国的一次核潜艇极限深潜航试验有关: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极限深潜航试验时,因事故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当得知舰上操作人员承受着超常的心理压力时,黄旭华亲自与他们对话,让他们对试验成功树立信心:这次做试验绝不是让你们去“光荣”,而是要大家把试验数据完整拿回来。座谈会上,他宣布要上艇与大家一起参与深潜试验。

他们说总设计师的任务是坐镇在水面的指挥船上,您下去干啥?我说我下去,万一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些不正常现象,我会及时协助艇上的援救,采取措施及时避免事故扩大。作为总设计师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我必须下去

64岁的黄旭华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黄旭华现场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旭华:我为祖国深潜

这几个字是我从事核潜艇事业的写照。一个是“痴”字,一个是“乐”字。痴,痴迷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的事业我无怨无悔。乐,乐在其中,对待任何事物都是乐观对待。

隐姓埋名30年

父亲去世也不知他在干什么

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从1958年到1988年,求索的这30年,也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

1957年元旦,黄旭华回乡探望家人,他向母亲承诺要“常常回家看看”。可是,包括他自己在内,全家人谁也想不到,自此一别,竟要30年后才能再次相见。1958年工作调动后,他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信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父亲去世时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黄旭华:我为祖国深潜

对于黄旭华的多年不归,亲人们多有怨言。弟弟妹妹们说:三哥大学毕业了,就忘了家,忘了养育他的父母。黄旭华的母亲再三说:三哥不是这样子的人!但是,30年没回家,母亲难免也有不理解。

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写了“他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老母亲知道这是她的三儿媳。文章尚未读完,老人已经泪流满面。

当我母亲知道我搞核潜艇,她感觉到自豪。她把子孙们叫来,说了一句,“三哥做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理解”和“谅解”传到了我的耳朵,我真的哭了。我说儿子对不起他们,我没有当好儿子,也没有当好丈夫,也没有当好父亲,核潜艇就是我的一切。不能说我对家没有感情,我欠了我的父亲母亲,欠了我的爱人女儿,欠了一辈子还不了的情债。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坚持?我讲了一句话: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个一直在我心里面。

1988年,黄旭华借着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出差的机会,终于回到阔别30年的广东海丰的老家。93岁的母亲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三儿子。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把母亲的一条旧围巾拿来。每年冬天,我一定会戴母亲的围巾。我感觉围了这条围巾母亲就一直跟我在一道,我真的想念我的母亲。

95岁高龄仍坚持工作

给新一代核潜艇设计者当啦啦队长

如今,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经95岁高龄,一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仍然每天坚持来到他的办公室,继续他的工作。

黄旭华:我为祖国深潜

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退出一线,但我感觉我的责任并没有完。世界上的技术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最严峻的竞争表现在国防科技领域。竞争当中,你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95岁了,人家说您不要去上班。我还是有责任的,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的这一代当啦啦队长,给他们鼓劲儿。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