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70年代末,在中国乡村,
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黑色裤子——
它结实,耐磨,久穿不坏,
就是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上面印有字。
有的裤子经过长期洗涤后,
字迹更明晰:
什么“25kg”“日本制造”,
看得一清二楚。
裤子上的字样隐约可见
原来,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挣扎在温饱线上。
为了解决吃饭难关,中国从日本进口了大批尿素做化肥。
当时中国城里人,一人一年只有少量布票,还不够做一条裤子;乡村农民更是衣衫褴褛,困难得没有裤子穿。
所以,
尿素用完后,尼龙袋染一染,正好做一条裤子
,可谓“变废为宝”。
但是当时的印染技术不过关,经过多次洗涤之后,上面的字就会原形毕露。
当时国内衣服的颜色基本只有灰、蓝、黑三种,
穿着千篇一律,
外国媒体称之为“蓝蚂蚁”或“灰蚂蚁”。
1973年的上海纺织厂女工
短短的几十年,
中国的服饰从单一到多样,
靠的是什么呢??
你可能想不到,是石油工业!
作为布匹的主要来源,棉花是
单亩出产率最低
的经济作物之一;但一亩高产棉田在现代农业的科学管理前提下,最高也仅有600斤。
土地有限,是种粮食?还是种棉花?如果要满足全中国人的穿衣问题,那么很多人就要饿肚子了。在没有化纤的日子里,棉布的确难以独力承受几亿人民穿衣之重。
如何走出两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