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基——根植于实践沃土,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蓬勃生机
国庆前夕,北京展览馆,“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观者如云。
“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等一个个板块,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150个“新中国第一”……展厅长廊仿佛时光隧道,让人们与过去70年的中国相遇。
“从这里,能看到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什米不禁感慨。
这是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首个媒体开放日期间拍摄的一汽红旗S9跑车(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逯阳摄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清流,不是一潭静止的死水。只有沿着无限延伸的实践河道流淌,才能生生不息,奔腾向前。
“7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中国道路,正是中国70年来发展历程的最集中概括,正是中国70年来向着现代化目标探索实践的最凝练表达。
——这是扎根现实国情的中国道路。
雄伟的天安门,曾见证无数历史时刻,1956年1月15日,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栖息(2018年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这一天,首都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会。北京市宣布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过渡时期迈入历史新阶段。
中国道路的每一步开拓,都是基于国情的探索。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正是立足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经创立,便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这是聚焦时代课题的中国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连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新命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前进的动力。
工人在位于河北省黄骅市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生产车间工作(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