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适应消费新需求,携手浇灌“夜之花”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夜经济”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璀璨的灯光、生活的多彩,同时也成为衡量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等城市气质与内涵的重要指标。“夜经济”作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其发展繁荣,也需以改革的眼光来审视、以改革的方法来引导。
华灯璀璨,夜色迷人,商场里人声鼎沸,景区里游人如织,书店里书香氤氲,餐馆里美味诱人……近年来,伴随着人们消费升级和城市日益繁荣,“夜经济”也在各地相继兴起,并逐渐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6.3%,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而以服务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夜经济”在城市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京、沪、穗、深等城市的夜间消费甚至约占到全天消费额的一半,并还在逐步上升。
对比一二十年前,那时的城市居民虽然也有“夜生活”,但基本上就是在大排档撸串、进卡拉OK厅唱歌、到夜市上逛逛小摊,或到影剧院看场电影,与今时今日“夜生活”消费的方便性、形式的多样性、业态的丰富性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中国居民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是今天“夜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南京、成都、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出台推动“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夜经济”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璀璨的灯光、生活的多彩,同时也成为衡量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等城市气质与内涵的重要指标。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多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夜经济”作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其发展繁荣,也需以改革的眼光来审视、以改革的方法来引导。
一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质”。“夜经济”折射的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通过供给侧的持续改革,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层次、质量,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这种供需相长,正是“夜经济”长久繁荣的动力支撑。发展“夜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同时,还应将休闲与美食、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打造多种体验场景。
二是要通过城市治理的创新来“搞活”夜经济。对“夜经济”来说,需要城市治理者的政策扶持以及配套公共服务支撑。一方面,科学规划,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的格局,是“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必需。同时,在准入、监管等环节要体现包容性原则,真正落实法无禁止即可为。另一方面,则要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如延长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调整针对餐饮等行业的垃圾清运时间,加强繁华商圈的治安管控等。这些也是“夜经济”发育成长必不可少的“土壤”。
适应消费新需求,携手浇灌“夜之花”,“夜经济”一定会异彩纷呈,加速迈向繁荣,成为各地的城市“新名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