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季春红赵宇豪
编者按: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北麓,驻守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常年穿越在海拔5000多米,在常人呼吸都困难的高寒缺氧地带,顶着风雪,披星戴月,数年如一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进藏铁路的安全。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常年室外执勤,一些同志患上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有的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即便是这样他们依然选择了坚守,在他们的眼里这条路是党和政府送给藏族同胞的特殊礼物,承载着家乡发展的希望。
图为一名护路队员在风雪中向飞驰的列车敬礼。护路队提供
唐古拉山是青藏铁路穿越海拔最高(平均海拔5072米),区间运行条件比较复杂的地方,被誉为世界铁路第一高站。在藏语中,唐古拉山被称作“高原上的山岭”,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也是西藏地区连接青海的北大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是这里最典型的特征,即使夏天,也会经常出现寒风刺骨,大雪封路的景象。有人说,唐古拉山是一枚英雄才可以悬挂的勋章。在这里,有那么一群人,长年风餐露宿,数年如一日,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牢记使命、守卫“天路”的动人赞歌。
苦练硬功夫驻守“天路”保安全
早晨7点多(因为时差,相当于北京时间5点多),三声急促而又响亮的起床哨后,青藏铁路安多段通天河护路大队的营房内顿时热闹了起来。几十名驻守在此的护路队员鱼贯而出,快速在队部广场整齐列队。刹时,富有节奏的跑步声,洪亮的“擒敌”训练厮杀声响彻在营房上空。新的一天,他们不仅要在这了完成多个科目训练,还要赶赴多个执勤“哨位”,并通过摩托车和步行等方式在铁路沿线开展巡逻。这些大多数来自藏族牧民家庭的队员,一举一动俨然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通天河大队教导员旺庆告诉记者,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和训练是护路队的一大特点。在这里每一个护路队员都生龙活虎,半军事化管理与训练不仅练就了他们一身的硬功夫,树立了军人的意识和形象,更坚定了他们守护“天路”安全的信心。
图为护路队员全幅武装开展铁路沿线巡逻。季春红摄
安多县通天河护路大队的辖区位于唐古拉山口北麓,辖区内40多公里路段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年均气温不到0摄氏度,是青藏铁路全线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的路段。全年有10个月风雪漫天、严寒刺骨,广袤的草原常年被冰雪覆盖;冰雹、碎冰漫天飞舞、8级大风常年不断;有时能见度甚至不到2米,这里被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令人惊叹的是,护路队员们正是在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下,风雨无阻地完成了护路任务,十年来从未发生任何危安案件。
“建设青藏铁路是西藏几代人的梦想,通车这些年给家乡带来了很大变化,是帮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运输大通道。铁路安全了,家乡才能跟着发展起来。这样的感受在护路队工作的时间越长越发地强烈!”已经在护路队工作13年的欧普(藏族)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语气肯定地说。
图为队员们在进行擒敌对打训练,提升护路执勤战斗力。季春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