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边疆党旗红】守边不忘富民中不边境线上的忠诚卫士
光明网记者季春红赵宇豪
山南市洛扎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因为地势险要,在藏语中洛扎被称作“南方大悬崖”。正是在这座与不丹王国接壤的边陲地区,洛扎县拉郊乡党委书记,52岁的古桑旦增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中不边境三十年,带领当地群众通过放牧等多种形式,在白玉地区广袤的边境线上,开展守边固边和生产活动,为国土不受侵犯、改善群众生活默默奉献。
身体力行三十载守边固边冲在前
洛扎县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南部与不丹王国接壤。因为历史原因,拉郊乡南的白玉地区,部分面积曾遭到不丹国的放牧侵占。1995年以前的数十年中,白玉地区草场遭遇侵占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对方不仅派人抢占草场大肆放牧,还时常派士兵来此巡逻,严重干扰了白玉地区边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站在切公拉山山口,古桑旦增打开一张地图,向记者讲述了白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图为2019年7月10日,无人机航拍拉郊乡至杰罗布村的在建公路。季春红摄
为了坚决遏制草场被逐渐蚕食的局面,1995年7月,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古桑旦增主动请缨揽下了守边固边的重任。正是这样的一个历史性抉择,让他在条件最艰苦的白玉地区一呆就是30年(1989年参加工作)。中间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却颇有成就感。古桑旦增告诉记者,由于地势险要、交通和通信不便,白玉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人居住区。要在人迹罕见的山谷和悬崖之间开展守边固边,首要任务是驱赶不属于中国牧民的牲畜,并在关键节点派人守护并定期巡防。
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古桑旦增频繁出入白玉地区,带领群众跋山涉水、步行45公里的崎岖牧道,将不丹越境牧民和400多头牦牛驱赶到巴桑温泉以外的错嘎拉山一带,并及时安排拉郊乡牧民在白玉地区放养牦牛。在古桑旦增的眼里,守护国土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工作。他说,“属于别人的金山银山我们不去抢,属于我们的一个石子都不许丢。”
2019年2月份,古桑旦增(右二)与联防队员在大雪覆盖的山谷间寻找失联的牧民。(受访者提供)
古桑旦增深知,要想巩固反蚕食的工作成果,必须要派人上山驻守才行。由于白玉地区交通不便,不仅有野兽出没,还会有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很多村民望而生畏。缺少人手,成为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最终,他以自己的亲人为突破口,发动他的舅舅、哥哥、弟弟组成2户4人,赶往离乡镇几十公里以外白玉地区,成为第一批驻守牧场的主要力量。“守边的任务交给我,如果连自己的亲戚都不支持,就很难说动别人上山守边”。时隔多年,古桑旦增回想当初的话依然是那样的朴实且铿锵有力。
图为2019年7月10日,无人机航拍细雨蒙胧的杰罗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