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47年的历史,是明代长城沿线修筑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
与敦煌文化的海纳百川不同,嘉峪关展现出另外一番雄浑壮阔的气象。据两山、扼咽喉,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
在嘉峪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长城文化的深刻内涵:“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横亘千里,气贯古今,长城不仅是一项建筑工程,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载体。
如何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西路军:雪沃祁连精神永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滹沱河畔到宝塔山上,从遵义古城到沂蒙老区,从上海兴业路到浙江嘉兴南湖,从六盘山上到于都河畔,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及革命老区、革命圣地。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这是中国革命史中一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篇章——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三十军、九军、五军等共21800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场形势变化,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
西路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所去的高台县,是当年西路军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高台战役的发生地。1937年1月,红五军将士在这里同数倍敌军血战九天八夜,终因寡不敌众,兵殇高台,包括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内的近3000人壮烈牺牲。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