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京津冀,瓣瓣同心协调绽放
北京市居中、天津市向海、河北省环而绕之——在我国地理版图的环渤海核心,一块占地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和超过1亿的区域,上演着从各自精彩走向协调绽放的发展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人均GDP在全国位居第九,并不在最富有的省市行列,如今的北京市,交通四通八达,各种行业成就斐然、知名企业云集,已经成为现代感十足的国际化大都市;天津市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是一个创新型城市,拥有国家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也是一个开放包容之城;河北省的“赶考”脚步从未停止,传统产业经历蜕变调整,高新产业静待抽叶开花,绿色生态屏障不断延展……70年砥砺奋进,70年披荆斩棘,70年春华秋实,三省市都以亘古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巨变。
但是,巨变之中也有隐忧。京津“肥胖”,周边“瘦弱”,三地比较优势突出但互补性差,不平衡、不协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业同构、“城市病”滋生等现象严重,整体竞争力提升缓慢。正视这样的现实,5年前的初春,一张蓝图铺展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协同发展,是要开门启窗、互通有无,是要在更大空间上优化资源配置、重塑产业布局、提升公共治理、惠及民生之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的直接指向,就在于解决京津冀地区长期存在的行政垄断、市场分割带来的问题,使之成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就在于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求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等课题,使之成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