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红军将士,纷纷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衣服、被褥、水壶和其他用品,送给穷苦百姓。从黔东南的黎平县一路走到黔西北的赤水市,记者所到的红军长征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中,都能看到群众精心保存的红军赠送物品。
在遵义市,不少人知道这样的故事:当红军先遣部队夜半时分悄然攻下遵义城时,为了不扰民,战士们冒着云贵高原隆冬时节的寒冷,露宿在屋檐下和道路上。当地民众第二天早晨推开门一看,感叹“哪见过这样不骚扰百姓的部队!”
“所以,后来红军主力部队进入遵义城,老百姓几千人自发摆起香案迎接红军!”遵义市红色文化专家黄先荣说,“红军不但对群众秋毫不犯,还打土豪、分田地,打开地主的盐仓分给百姓。”
长征途中出版的《红星报》,刊登了《仁怀工农慰劳红军》的新闻——红军进到仁怀县城时,仁怀的劳苦群众派出了代表50人,其中一半是工人,抬了肥猪3只,茅台酒一大坛,送到总政治部慰劳红军。他们说:红军在遵义、桐梓的一切事情,我们都很清楚,红军是保护干人的军队,不拉夫、不派捐、不杀人放火、公买公卖,打土豪分田地……总政治部派了代表答谢了他们的慰劳,并详细说明了红军的主张,随即把肥猪烧酒连同打土豪得来的东西,分发给当地群众,并抚慰被国民党飞机轰炸的百姓,欢声雷动。
新闻中提到的“干人”,在当时指赤贫如洗的人。这张报纸的影印件,目前在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里展示。该陈列馆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红军三渡赤水渡口处。
贵州多山,“九山半水半分地”,既有直上云天的崇山峻岭,也有深陷地表的峡谷沟壑。长征中的红军,每一步都是“万仞山,路难行”。正是有了当地百姓的大力帮助,红军才渡过赤水河,踏过万仞山,走上了胜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