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以不学,鱼类不可以无水。学习对于我们党的重要性,当然不仅仅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方法、技术或工具,而至始至终具有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的意义;不仅是应对时局、完成目标的必要条件,而实在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离开了学习,党就会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产生领导能力危机,失去支持“上进”的条件,就无法适应新要求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站在“好学才能上进”的坐标上来认识学习问题,砥砺自觉学习,推动好好学习。
“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民族禀赋——这里解决了我们党“如何前进”的问题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的那天起,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行走在前人从没走过的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开拓,都是开拓性的创新。因此,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历程,无论革命时期的创业还是执政后的再创业,都必然浸染和烙印上开拓创新的民族禀赋。
回望我们党开天辟地从未停歇的奋斗史,尽管建党初期并不曾使用“创新”这个概念,然而创新却一以贯之地在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伟大事业中持续推进。98年间,形势、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方针、政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惟有创新践行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和奋斗之中。党立足于各个历史阶段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这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为主线,凝聚着许多创新点,构建起涵盖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创新体系。特别可贵的是其中有不少原始创新,诸如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的政体国体、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教兴国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等等。可以说,创新支撑和推进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与时俱进,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使党保持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